今天是:

高新区(滨江)总工会—— 在共同富裕美好社会的靓丽画卷上镌刻好工会“图案”

发布时间:2022年12月14日
  去年,“共同富裕杭州方案”发布,明确提出了“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探索完善快递小哥、网约车司机、网络主播等新业态从业人员劳动权益保障机制,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对困难家庭和个人提供临时救助,更加精准高效直接惠企利民”等内容。
  高新区(滨江)总工会按照新一届区委一体打造高质量发展引领区、高效能治理样板区和高品质生活示范区,高水平建成“天堂硅谷·硅谷天堂”,全方位实现“世界一流·共同富裕”,在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上走在前、做示范的指导思想,重点实施“1234”工程,从党建引领“一条主线”;深化产改和工会改革“两项改革”;弘扬劳动、劳模、工匠“三种精神”;做好民主管理、劳动用工、帮扶解困、阵地建设“四项工作”等方面绵绵用力、久久为功,动员全区职工在精心锻造“国际滨江、亚运核心”中当好主人翁,充分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在“重要窗口”展现共同富裕美好社会的靓丽画卷上镌刻好工会“元素”和“图案”。
  “一条主线”筑牢思想共富之基
  前不久,在滨江区西兴街道官河社区爱心驿家,穿着不同工作服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围坐在一起,共同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报告中“坚持多劳多得,鼓励勤劳致富,促进机会公平,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内容,让大家个个点头称赞。保安员陈灿权激动地说,“习近平总书记牵挂着我们这批普通劳动者,党和政府的关心关爱更加提振了我们的信心,我们一定坚守好小门,守护好大家的安全。”
  依托街道党群服务中心,让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在忙碌工作间隙,参与“红色引领逐梦想、亚运主场耀青春”主题趣味活动,通过寻找“红色字条”、“巧运乒乓球”等趣味活动,丰富业余文化生活,进一步凝聚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力量。在滨江,这已经成为一种常态。
  为强化职工思想政治引领,筑牢思想共富之基,高新区(滨江)总工会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契机,找准工会工作的时代坐标,把思想政治建设贯穿于工会工作始终,组织开展二十大精神专题教育活动,持续引导全区工会组织和干部职工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基层和职工群众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同时,全面落实企业工会开展“守好红色根脉·班前十分钟”活动,以传承红色基因、弘扬建党精神、唱响强国梦想为主题,形成可复制借鉴的典型样板进行宣传推广,通过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努力实现基层工会全域覆盖。联合区各群团部门开展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为主题的“初心永在”红色经典传承活动,通过“百部红色影片展播、百位红色声咖打造、万人初心片段挑战”等多维度、多形式的活动,厚植爱党、爱国情感。
  共同富裕,既是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也是物质精神的共同富裕,既要鼓实口袋,也要充实脑袋。为丰富职工文化活动,滨江区各级工会广泛开展贴合高新企业职工特点的群体性文体活动,坚持以打造“国际滨”特色的品牌亮点活动为目标,不断丰富活动内涵,完善组织保障,将更多年轻人对于生活、艺术、时尚等喜爱的元素融入到文体活动中。
  去年以来,高新区(滨江)总工会开展了多场“周末去哪里”、“壹期壹会”单身职工联谊活动,来自全区各企事业单位的1511名单身青年参加,数十对青年男女成功牵手。举办的2021“劳动最美毅路同行”职工清风毅行活动,吸引1500余名职工群众参与。联合民政局、两新工委举办第二届职工足球联赛,来自41支队伍525人参加。第七届“谁羽争锋”企业羽毛球联赛盛况空前,共有90支企业参赛队伍857名职工报名参赛。
  “两项改革”构建群体共富网络
  如何有效地建设共同富裕?企业在推进建设共同富裕中,又该扮演什么角色?作为浙江龙头企业,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去年,吉利控股集团启动“吉利共同富裕计划”,并以此作为进一步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的主线主题,通过建立健全共同富裕计划工作机制,加强体系设计,加强资源协同,实现员工工作有奔头、生活有保障、家庭全小康的目标。
  该计划将根据不同子公司、不同业务类别,建立事业合伙人机制,探索多种形式的股权、期权、收益权、奖金等激励组合。员工将基于业绩表现参与股权激励或收益分配,实现员工收入与企业效益的同步增长。将通过试点单位启动创新激励机制,并逐步覆盖到各业务集团,最终实现所有员工不论岗位和级别,都能共创、共担、共享和共富。
  让滨江产业工人工作更体面、生活更出彩。在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中,高新区(滨江)总工会将工作重心放在非公企业产改试点上,发挥工会牵头协调作用,积极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成立组织、出台方案、遴选试点、普遍推广,并积极发挥省级试点单位吉利集团先行先试优势,以试点单位经验做法引领推动全区产改工作有序开展,实现改革与共同富裕融合推进,打造了更多突破性抓手和标志性成果,让企业和职工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吉利控股集团有作为省产改试点单位入选浙江省2022年“幸福共同体企业领头雁行动”名单,同时获评全国和谐劳动关系示范单位。
  不仅是产改工作,近年来,高新区(滨江)总工会在推动工会工作创新发展上大胆探索,围绕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不断拓展工会改革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健全工会组织体系,激发工会组织动力活力,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切实增强工会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战斗力。
  今年6月,中国网络作家村首届工会委员会在滨江成立,这是继网约车司机、外卖快递员等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完成建会工作之后,滨江区首次将网络作家这一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纳入工会服务保障范围中来,也是滨江区积极开展针对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建会入会工作的又一次探索和突破。
  作为我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重要群体之一,提升就业质量,实现好、维护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是助推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重要举措。为把更多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纳入到工会组织中来,高新区(滨江)总工会深化工会改革,积极做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建会入会和服务工作,2021年3月份启动工会组建攻坚破难集中行动,对照杭州市总工会提供的25人以上企业名单,建立并及时更新组建目录,加强数据排摸核查,摸清了底数。
  突出区域性、行业性工会建设,加大联合工会、工会联合会对小微企业覆盖广度,不断扩大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工会组织覆盖面,总结推广前期网约车司机建会入会工作的经验做法,高新区(滨江)总工会将组建工会发展会员工作向辖区网约送餐员、快递员等群体延伸,把就业群体入会和服务工作推进落实到全区各个街道。
  今年以来,滨江区完成实名制建会949家,完成数智群团建会370家,完成率102.7%;完成新业态建会12家,完成率133.3%。
  “三种精神”凝聚发展共富力量
  就业是民生之本、财富之源,事关百姓幸福安康,国家经济发展,涉及千家万户,是追求美好生活、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近年来,高新区(滨江)总工会以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三种精神”为指引,通过职工技能培训、劳动技能竞赛、“滨江工匠”选树等手段,不断促进更充分高质量就业,促进低收入群体收入增加,扩大中收入群体规模,激励高收入群体“先富带动后富”,携手奔向共同富裕。
  在职业技能培训方面,高新区(滨江)总工会结合职业技能教育培训改革工作,办好职工服务中心,依托地方教育资源,多渠道提升职工职业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让更多职工的理想成为现实。同时,落实好“技能人才职业发展”“一线职工创新创造”等激励政策,加强宣传力度,鼓励更多职工走向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产业工人行列。在高新区(滨江)数字经济领域、高端制造业中,挖掘更多基层一线职工科技创新的先进典型,选树更多符合滨江高新产业发展特征的职工“科技明星”。
  今年9月,一场数智应用技术技能竞赛正式打响,不同于一般的技能竞赛,这场数智应用技术技能竞赛全部在线上比拼,展现的是数字化的应用成效,是脑力与知识的较量。
  职工技能的提升,离不开在赛场上的锤炼。实践中,高新区(滨江)总工会聚焦数字经济领域、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产业和产业工人技能素质提升,积极与相关部门、街道和行业探索信息软件、网络安全、生命健康等专项技能竞赛,不断夯实竞赛基础、创新竞赛领域和方式,把劳动和技能竞赛活动作为提高职工素质、推动企业进步、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部分出于对技术的热爱,一部分觉得有一种使命感在驱使自己,一定要做出成果来。”怀揣着精益求精,锲而不舍的初心与动力,第二届“滨江工匠”刘志勇在工作岗位上潜心开发、钻研技术难点,反复验证各项功能性能指标,不放过任何潜在问题点。
  这些年,刘志勇不断创新开拓,授权发明专利24项,主要科研成果获浙江省专利金奖、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多项荣誉。因卓越的技术成果及专业的科研能力,他也获得杭州市职业技能带头人、杭州高新区(滨江)青年科技英才等多个荣誉称号。锐意进取、追求卓越,“心心在一艺,其艺必工”,刘志勇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
  实现共同富裕,发展是基础;没有发展,共同富裕就无从谈起。因此,要把推动高质量发展放在推进共同富裕的首位,而这背后离不开高技能人才的支撑。工作中,高新区(滨江)总工会加快推进以“滨江工匠”为引领,开展高技能人才品牌建设工作,聚焦区内数字经济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中的优势行业,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体系,强化创新策源和成果转化能力,以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职工创新能力为目标,培育一批技能人才,加快形成以“劳模工匠、技能标兵、技术能手”等为骨干构成的多层次技能人才体系。同时,充分发挥“滨江工匠”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命名建立创新工作室,激励职工由工变匠努力奋斗,鼓励工匠将个人技能、技艺以及心路历程等与广大职工共同分享。
  2021年,滨江区共完成379名职工技能提升,开展职工大讲堂活动22场,覆盖职工1274人次。落实高技能人才奖励,全年累计奖励840人,总金额42.46万元。2021年创建市高技能人才(劳模)创新工作室1家,4家企业部门荣获杭州市“工人先锋号”。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多介质自适应的远距离传输监控系统等11个项目被市总工会选树为杭州市职工技术创新成果。
  “四项工作”奏响和谐共富乐章
  “通过这次培训,我们对集体协商法律依据、集体协商程序、工资集体协商的具体内容等有了更深入地了解和掌握,同时进一步对‘能级工资’集体协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前不久,一场由高新区(滨江)总工会举办第三期工资集体协商职工代表业务培训活动圆满完成。
  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基础,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高新区(滨江)总工会站稳职工立场,发挥集体协商作用,提升维权服务效能,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打通服务群众的新途径,以服务群众的实效打动人心、温暖人心、影响人心、赢得人心。
  集体协商在助力“扩中提低”收入分配重大改革中发挥着积极作用。近年来,高新区(滨江)总工会对涉及经济社会发展、职工权益维护和工会组织自身建设等重大问题加强沟通、共同研究、协商解决;同时,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践行全过程民主,并通过举办民主管理专题培训的形式,培养一批懂法律、会维护、善协商的集体协商能手,营造社会各界关心支持集体协商工作的良好氛围,促进集体协商持续提质增效。
  数据显示,2021年,滨江全区共发出工资集体协商要约书239份,涵盖企业332家,回应率达97.9%,发出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意见书11份。加强工资集体协商队伍建设,举办区工资集体协商职工代表业务培训,全区50多家企业参加。
  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方面,高新区(滨江)总工会还积极主动加强与人社部门的沟通协调、信息互通,注重工作联动、资源共享,不断细化合作事项,加强街道、园区、行业以及企业内部等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建设,夯实基层工作基础。开展好“三服务”工作,定期走访企业,加大排查力度,发挥企业工会主体作用,及时发现矛盾隐患,第一时间上报。加大对街道、园区工作指导和监督检查,对可能诱发群体性纠纷的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和研判,及时提出工作建议,为有效化解苗头性、倾向性纠纷奠定工作基础。
  数据显示,2021年,高新区(滨江)总工会组织发动395家企业依照《浙江省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条例》等劳动法律法规进行自我体检,并联合人社部门在全区范围内组织开展了超时加班问题集中排查化解,共排查企业22家,涉及员工7872人。做好职工高温季节安全生产和防暑降温工作,全区各级工会进行高温慰问经费共计239.3万元,慰问人数达2.3万。结合安全生产月,全区各级工会积极组织开展“安康杯”竞赛活动,2021年共有650家企业,41583名职工参与,组织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企业656家,排查及整改的问题隐患104个。推进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员队伍建设,开展区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员培训活动,共有100余家企业参加。
  为更好服务职工,高新区(滨江)总工会始终把建家活动作为推动工会工作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着力在“达标扩面、先进提质、示范升级、创新发展”上下功夫,积极推进建家活动向新业态、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延伸,为职工提供一个休闲、健身、学习的场所。目前,滨江建成“爱心驿家”17家,西兴街道官河社区爱心驿家获评2022年浙江省“最美工会劳动者服务站点”和全国中华总工会“最美工会劳动者服务站点”。
  此外,高新区(滨江)总工会还积极还做好对权益受到侵害、就业困难和生活困难职工的帮扶解困工作。2021年,滨江区17家企业成功申请到“工会法律服务包”。完善工会法律服务微信群,涵盖江北、江南企业240家,同时积极参与区社会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工作,通过“浙江解纷码”区“纠纷多元化解平台”,促进多元化解劳动争议。实施“春风行动”,区总工会本级累计募集社会资金78.4万元,向52户(次)困难家庭发放助困、助医、助学、反哺、应急等各类救助金24.7万元,彰显“国际滨”的城市温度。
  唯奋斗者进,唯务实者强。高新区(滨江)总工会将认真贯彻落实好区委和上级工会的决策部署,攻坚破难、比学赶超,在奋进新时代新征程中,创造新的辉煌。
高新区(滨江)总工会
  浏览次数:1494

增值电信经营许可证:浙ICP备11032011号-1   主办单位:杭州市总工会   网站建设:合众软件

Copyright@2014-2020 www.hzgh.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浙公网安备 330102020002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