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杭州两会,代表委员当好职工“代言人”

发布时间:2022年03月29日
  一年一度的杭州两会,备受瞩目。来自全市各地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齐聚一堂,共商经济社会发展大事。这其中,劳模工匠代表委员们的两会“声音”尤接地气,针对维护职工切身利益,亟待解决的社会热点问题,建有用之言、献务实之策,展现了新时代代表委员的风采。
  破解传统制造业招技工难
  从事镗工近30年,市政协委员、杭州工匠、杭州汽轮机股份有限公司镗工一班班长余求问在追求自身工作精益求精的同时,也时刻关注着传统制造业的发展。
  在他看来,技工招人难,是制约传统制造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这种问题在小型机械加工企业表现得尤为明显。”余求问认为,要根本解决传统制造企业招工难的问题,不仅需要正确的价值观引导,还需要一系列政策来推进。一方面,要提高职业院校、技工学校的办学水平,吸引更多青年人去读职业院校、技工学校,提高新就业青年进入工厂的增量;另一方面,要改善企业的车间作业环境,让工人能在相对舒心的环境中工作;此外,还要加强对劳动者工作时间的监督,提高工人收入水平,切实保障工人权益。
  接驳首末端“短板”影响幸福体验
  连任两届市人大代表,省劳动模范、杭州公交集团电车分公司520司机沈伟娣的建议大多和公共出行有关。平时她是一名公交司机,沿着既定路线服务乘客。“两会”前,她特地抽出了休息天坐地铁,希望换一个角度寻找通勤痛点,从中酝酿建议。
  “目前杭州已开通的地铁接驳线路有208条,这些接驳公交具有短、频、快的特点,十分便利。”通过实际换乘体验,沈伟娣注意到,大多数地铁接驳线的起终点站,一端连着住宅小区,另一端则是地铁站附近的公交站点。但许多接驳线首末站的基础设施并不完善,这样的问题集中于新站点,比如地铁3号线的桃花湖公园站、地铁4号线的好运街站、池华街站等。“建议地铁在开通时,同步完成路面建设基础,从细微之处展现‘新天堂’的良好风貌。”沈伟娣说。
  延长丰巢柜的免费保管时间
  “快递业发展的根基就在于‘门到门’的服务标准。但事实上,‘最后一公里’配送问题一直是行业性难题。”
  市政协委员、杭州工匠、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杭州市分公司投递员沈涛的提案,也来自工作启迪。
  他注意到,“现在各快递公司的派送费基本在1.0-1.5元/件之间,去除驿站或快递柜的收费外,快递员在日均投递量300-450件的情况下,收入并不高。且驿站之间收费标准的不统一,也容易导致恶意竞争。”目前设有驿站的小区,营业时间一般在9:00-21:30,下班晚的年轻人无法取件。因此他建议,一方面要提高丰巢柜的免费保管时间;另一方面,搭建24小时自助运营的自提点,在降低投递成本的同时,也能给用户提供更大的便捷。
  加强高素质育婴人才培养
  职业育婴员有个崇高的称号:“人生起步阶段的领路人。”市政协委员、杭州工匠、杭州市儿童福利院护理指导员陈敏在调研中发现,虽然目前社会上育婴员的队伍日益壮大,但多数是年龄较大的初级育婴员,即保姆或阿姨,不能满足0-3岁婴幼儿成长的身心发展需求。
  “可通过培养全日制高素质育婴技能人才,加强育婴员职业培训和继续教育培训等,提高育婴员队伍能力素养。并且提高社会对育婴员职业的认可度,让更多中青年专业技能人才融入育婴事业。”陈敏建议,政府要加大对家庭育婴补贴力度,加快托幼机构的建立,特别是普惠性质托幼服务机构。并在各社区、幼托机构建立阶梯式低、中、高育婴员队伍,建立规范科学托育新模式。此外,鼓励现有普惠性成长驿站吸收更多高级育婴人才,为托育家庭提供更专业的托育服务和科学的育儿指导。
  多手段促进“汽车医生”培养
  作为从事汽车维修工作20多年的“老师傅”,市政协委员、杭州工匠、浙江米家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技术总监韩晨洪最关心的就是行业内高技能人才的培养。
  “现代汽车维修的高科技含量,决定了汽车维修人才必须以技术型为主,即掌握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汽车医生’,能快速、准确诊断出各种疑难。”韩晨洪介绍,一名修理人员从学徒成长为一个合格的修理技师培养周期最少要5-7年,但由于入行前几年收入不高,许多人半途而废,导致汽车维修行业人才紧缺。他建议,可通过校企合作、与行业技能大师工作室合作等方式,激发从业人员学习潜能,推动技能人才队伍不断发展。比如,借用汽车专业学校的新能源汽车办学优势,在法定休息日举办新能源技术培训班;技能大师工作室则可以将企业生产中好的工作案例转化为可运用的教学案例,并定期开展行业交流。
  旧小区改造要“面子”也要“里子”
  如何做好小区旧改的“下半篇”文章,推动城市持续有机更新,是市人大代表、市劳动模范、王马社区党委书记俞红履职的重点。
  “粉刷立面、修修补补,效果立竿见影。但实际停车位数量还是不够,居民基本需求并没有得到满足。”俞红说。即便是外表,也存在风格单一的问题。她建议,一方面拆出空间为发展计,拆除高龄危房,消除安全隐患,用于打造家门口“一老一小”的养老育儿设施、停车场等实用场地,更好服务老龄群体,适应放开三孩新变化,突出旧改的功能性。另一方面,对于未来社区旧改类项目,可增设配套用房,加强其“自我造血”的能力,给未来预留发展空间。
  (徐墉 葛玲燕 郑晖)
  浏览次数:1451

增值电信经营许可证:浙ICP备11032011号-1   主办单位:杭州市总工会   网站建设:合众软件

Copyright@2014-2020 www.hzgh.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浙公网安备 330102020002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