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今年的救助开放日,3对失散家庭在杭团圆!

发布时间:2021年06月21日

  2021年6月19日是第九个全国救助管理机构开放日。今年开放日的主题是“携手相助,让爱团聚”,广泛宣传寻亲服务工作,积极引导社会公众参与,助力失散流浪乞讨人员回归家庭,为建党100周年庆祝活动营造和谐、安定的社会氛围。
  在“开放日”到来前,杭州市救助管理站工会借助新闻网站、报纸和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发布街面救助志愿者招募公告,邀请热心市民参与、体验街面劝导救助工作。同时,为了宣传普及救助知识,便于求助人员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帮助,杭州市救助管理站工会专门收集、整理了工作中经常遇见的各类求助疑惑,历时两月将问题汇编成册,印制了《救助知识“百问百答”》手册。此外,还制作了《携手相助,让爱团聚》开放日专版画册,全方位宣传、介绍杭州救助工作。
  6月19日上午,以“携手相助,让爱团聚”为主题的“开放日”宣传活动在主会场杭州火车东站西广场和分会场杭州市救助管理站内同步举办。现场,来自河南驻马店、湖南怀化以及绍兴上虞的三个家庭在杭州迎来了他们期待已久的团聚。当亲人相聚的那一刻,一声声哽咽的呼唤、一行行滚烫的热泪,诉说着寻亲道路的艰辛和无尽思念的煎熬。亲人相见、骨肉团圆的画面,也让在场众多见证者动容落泪。三个经历了离散的家庭,都与亲人分离多年,失散时间最长的达16年之久。
  “感谢党,感谢政府,帮我找回儿子!”人群中,一对头发花白、佝偻着背的老夫妻引人注目。老人是从河南驻马店赶来的,为了与儿子郭某早日团聚,执意跟着家人坐了9小时的车来杭。郭某今年48岁,10年前从家中走失。近日,通过公安刑侦“人脸识别”技术成功比对获取了他的身份信息。“当时听到这个消息后,我爷爷奶奶很激动。”郭某的侄子表示。郭某的家中还有三个哥哥一个姐姐,他排行老五,是家里最小的儿子。“叔叔小时候因为一次发烧,康复后智力受到了影响。”侄子说,郭某在家会做饭洗衣,能照顾好自己的基本生活,直到有一天与父亲吵架离家出走了,之后家人便失去了他的音讯。小儿子失踪后,母亲受到的精神打击特别大,整天以泪洗面,常常一个人坐在家中也不出门,性格变的孤僻起来。这次团聚,常年笼罩着这个家的乌云也将随之散去。
  然而即便是这样团圆的结局,也往往伴随着一些遗憾。今年64岁的老范,2011年初从家中走失。跟郭某一样,老范也无法正常沟通交流且随身没有有关身份信息的物品、标记等线索,救助站运用传统甄别查询,借助全国救助管理信息系统、新闻媒体等平台发布寻亲公告,始终没有结果。这次寻亲成功,救助站通过老范的户籍信息联系到了他的妹妹,得知老范的父母都已离世。老范妹妹告诉工作人员,老范是家里的大哥,小时候患过脑膜炎,智力低于常人。“以前早上从家里出去,晚上就会回家的,那一天出门就再也没有回来了。前两年我妈妈也走了,她离世前最放心不下的就是我大哥,现在她也可以了却心愿了。”老范妹妹说着说着泣不成声。

  三个家庭的团圆,得益于杭州市救助管理站今年开展的“传递党恩,让爱团聚”流浪乞讨人员专项救助行动,为了让更多在杭滞留救助对象早日回归家庭,市救助管理站结合正在开展的党史学习教育,联合市公安局刑侦支队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兜底扶弱传党恩,警‘民’携手践初心”寻亲帮扶行动,运用“人脸识别”、指纹比对以及DNA比对等科技手段甄别查询救助管理站滞留人员身份。
  活动设置寻亲区、政策宣传区、志愿者服务区及视频展示区,通过设立滞留人员寻亲背景板,现场向社会征集寻亲线索,助力受助对象寻亲,同时引导市民学习了解救助知识。
  此外,现场还为7名来自公安、医院等兄弟单位及媒体、公益组织的救助急先锋颁奖。最后,活动发出倡议,呼吁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到救助工作中来,形成全社会关心关爱流浪乞讨人员的氛围。
  在分会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市民陆续进入参观杭州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介绍救助政策、服务规范和设施情况等,并通过横幅、电子显示屏、展板等展示救助管理相关法规政策,宣传救助行动感人事迹,增进了市民对救助工作的认识。
  据统计,2020年1月初至2021年5月底,杭州全市救助管理机构共救助6195人次,帮助917个家庭实现团圆。
  (潘辉)
  浏览次数:741

增值电信经营许可证:浙ICP备11032011号-1   主办单位:杭州市总工会   网站建设:合众软件

Copyright@2014-2020 www.hzgh.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浙公网安备 330102020002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