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西泠印社集团工会开展主题春游活动

发布时间:2021年04月21日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为了丰富职工业余文化生活,营造欢乐和谐的集体氛围,4月16日,西泠印社集团工会组织开展了“愿得此身长报国,不负时光不负卿——职工同行爱国之路”主题春游活动。70余人踏春而行,共赴富阳追寻革命先辈足迹,同赏富春山居美景。
  此次行程第一站是爱国主义作家郁达夫小说中著名的古村——东梓关。东梓关紧靠秀丽的富春江,是龙门古镇孙氏的发源地,也是古时有名的水上关隘。村内有近百座明清古建筑,现存不少历史古迹,“官船埠”“越石庙”、古驿道,远近闻名的骨伤科医馆“安雅堂”,郁达夫小说中描写到的“徐家大院”“春和堂”药铺等,足显深厚文化底蕴。大家徜徉在古色古香的青石板路上,感受郁达夫文笔下的淳朴古韵民风,饱览吴冠中画笔下江南白墙黛瓦的水墨画卷,体会“旧时光”与“新民居”的和谐共生,尽情享受着古朴与现代的融合之美。
  “家在严陵滩下住,秦时风物晋山川。碧桃三月花似锦,来往春江有钓船。”伴随着欢声笑语,大家来到了杭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郁达夫故居参观学习。大家仔细观看故居内陈列着的郁达夫生平事迹、文学著作、书信来往等历史遗物,追忆着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更加坚定了爱国爱企的信念。
  “只有文章传子侄,绝无货币置庄田。”这是清朝嘉庆皇帝对董诰的评价。董邦达、董诰父子历事雍正、乾隆、嘉庆三朝,为官勤政清廉,誉载史册;诗文书画,堪称大家;官德人品,世所楷模。此次行程的最后一站,一行人来到了鹳山西麓董公祠。
  这是一座两进三厅合院式传统风格建筑,主厅中间屏前设有董邦达、董诰铸铜雕像,前后天井地面用地面雕刻“荷花”图案,蕴含“出淤泥而不染”的清正廉洁之意,厅堂内墙柱上的主题碑刻、匾额楹联皆出自西泠名家之手。通过参观,在场职工纷纷被“二董”清风震撼,他们慎勤尽职的精神,手握重权而廉洁自律的精神,为官一世两袖清风而心地坦然的胸襟值得作为国企员工的我们学习和敬仰。
  (虞婷婷)
  浏览次数:964

增值电信经营许可证:浙ICP备11032011号-1   主办单位:杭州市总工会   网站建设:合众软件

Copyright@2014-2020 www.hzgh.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浙公网安备 330102020002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