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匠心 育匠人
西湖区总工会“六有”全周期服务工匠
-
发布时间:2020年11月04日

杭州文博会在白马湖国际会展中心刚刚落幕,在西湖区企业“东家”的展馆内,一副充满浓郁古风卷帘安静的悬在半空,精雕细琢的四个字——“西湖工匠”特别醒目,吸引了南来北往的观众。不同口味的九曲红梅在展架上各自飘香,非遗传承人亲手编织的西溪小花篮播撒着幸福,银匠世家两代人合作的银制餐具“中华公筷”传递着文明,历史长河和时代潮流碰撞出的全新贵山窑作品,每一件,都仿佛在讲述一个悠远的故事。
市场是工匠技艺传承的源头动力。让工匠有平台,让匠品有市场,是西湖区总工会一直坚持的理念。为帮助西湖工匠提高知名度、打开市场,今年来,西湖区总工会积极挖掘辖区企业资源,与“东家”合作,线下把西湖工匠的作品在文博会展示和售卖,呈现了一个独特难忘的西湖匠人精品展。线上为工匠们入驻“东家”提供全力支持,让他们的作品有更多人关注、更多人喜爱、更多人购买。
“桂花红茶是我们的特色产品,眼下这个时节供不应求。老百姓采的鲜桂花,我们挑拣之后,会和九曲红梅拌匀,再用石灰铺在下面,密封19个小时。”第二届西湖工匠贾炳校是九曲红梅的非遗传承人,土生土长的双浦镇双灵村人,与茶叶结缘30年来一直追求“做个性的好茶”,他的炒茶,运用了炭火烘焙和石灰窑制的特殊技艺,确保了九曲红梅的独特纯正。此外,他还在茶叶的多样性上,花大功夫。
能参加文博会他表示很开心,“这是我第一次参加文博会,没有想到今年因为评上了第二届西湖工匠让我有这样机会,与那么多的文化产品在一起展示,把我们西湖区独有的九曲红梅文化发扬光大”。
参加文博会无疑是匠品的高光时刻,绚烂而短暂,那么入驻“东家”平台,就给了西湖工匠们的作品打开了走向市场化的大门。
第二届西湖新锐匠人胡杰凯就是第一批入驻“东家”的匠人,作为楚宝堂老字号第十代传人,从小他就看着爷爷、父亲一手执银板,一手握铁锤,一锤一锤下锻打出精美银器,耳濡目染中,他对工艺创作有着特别的情感。经过多年的钻研,他将网络上的一些“潮”元素融入产品中,如流行语、定制刻字。
让他惊喜的是,在入驻平台后没多久的一场拍卖中,他的作品“古尊”银壶就拍出了五位数的成交价,他说“自己的作品找到了知音,得到了市场的肯定,我真的很开心,传统手工艺要传承下去,必须有市场的支撑,光靠情怀是不够的。”
今年,是西湖区开展工匠认定工作的第二年,像贾炳校这样的“西湖工匠”共认定了10人,与其他地区不同的是,像胡杰凯这样的新生力量,也就是“西湖新锐匠人”,同时也认定了10人,其中2人还是第一届西湖工匠的徒弟。让匠人有荣誉,让匠心有故事,西湖区总工会不但每年开展认定,把优秀的工匠选出来,同时也多形式的把他们的故事讲出来,去影响更多的人在岗位上坚守和专研。今年,拍摄的西湖工匠专题系列宣传片和图文报道陆续在学习强国上线,视频点击量破十万,点赞量破千。
匠贵传承,就必须让传承有土壤,匠人有未来。近年来,西湖区总工会用实际行动践行“小认定、大培育”的西湖模式,在厚植传承土壤方面做了不少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建立工匠后备库,明确重点培养目标;创新区校合作模式,与浙江科技学院签订合作协议,将工匠培育战线前移;建立工匠工作室和工匠培育基地,教学相长,把技艺传承常态化、规模化;持续开展名师带高徒活动,每一位徒弟都确定了个性化的学习目标,在师傅的帮助下,在专业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从认定到宣传,从建基地到师带徒,从入驻线上销售平台到参加文博会,每一步都是对工匠的尊敬和爱护,贴心、用心、精心提供全周期服务,西湖区总工会一直在路上。
(蔡卉)
浏览次数:1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