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临平一小学生中泰拜师学艺

发布时间:2020年09月30日

  技艺的传承是骨,精神的传承是魂。9月26日是杭州工匠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一群小客人来到了竹笛之乡——杭州市余杭区中泰街道,向余杭工匠、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泰竹笛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丁志刚老师学习竹笛制作,聆听老师在竹笛制作方面传承、坚守、创新的心路历程。
  活动中,孩子们参观了竹笛制作的原材料苦竹定向培植国家标准化示范区,了解了苦竹分为川竹、丽水苦竹、油苦竹、胖苦竹、斑苦竹、仙居苦竹等许多品种,这些苦竹因为竹节长短、粗细都不符合竹笛制作要求,都不是制作竹笛最理想的材料。而中泰苦竹因为竹节长、竹身圆,成为国内独有的制作笛箫上佳材料。
  来到中泰竹笛展示馆,孩子们认识了形形色色竹笛制作的工具,现场体验了竹笛制作的抛光、打磨、加软木塞等几个环节,同时,还聆听丁老师讲述自己在竹笛制作道路上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的故事。“今天我很开心,你们能带孩子们到中泰来了解苦竹、学习竹笛制作,作为一名传统手艺行业的匠人,我不但要把这门技艺继承好,更要创新制作工艺和制作工具,让更多年轻人、小朋友也来学习,这样我们竹笛制作这门手艺和匠人精神才能坚守好、传承好、发扬好。以后孩子们还想学习竹笛制作,也可以随时来找我。”丁老师对家长们说。“今天我也涨知识了,竹子要想变成竹笛也并非易事,要选竹龄3年以上,竹身要圆,竹节要够长,竹稍不能断头,冬季砍伐,然后阴干2年以上,还要经过72道工序才能成为一支能够吹奏的竹笛。”孩子家长说,“现在的孩子应该多多参加这类活动,让他们了解传统技艺,学习匠人坚持坚守、敬业精业、专心专注、创新创造、至善至美、无私无我的匠心匠品,让他们在以后的学习成长中多些坚毅,少些娇气”。
  综合国力的腾飞、民族品牌的打造,不仅需要高端科学家更需要高素质工匠。工匠精神需要传承和发扬,要让这一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品质,早早在小学生的心中生根发芽。
  (耿玲菊)
  浏览次数:981

增值电信经营许可证:浙ICP备11032011号-1   主办单位:杭州市总工会   网站建设:合众软件

Copyright@2014-2020 www.hzgh.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浙公网安备 330102020002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