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城区总工会:古法技艺邂逅南宋繁华 工匠精神流淌百年老街
-
发布时间:2020年09月27日

繁华清河坊,浓缩悠悠南宋历史,也深藏工匠技艺与文化。
今年年初,清河坊步行街被列入省级高品质步行街建设试点,上城区总工会以此为契机,将工匠元素植入这条传统古老的历史名街,通过打造工匠坊和工匠亭、创建工匠直播间等载体,以匠心促发展,为街区品质提升提供满满动力。
■入驻街区,匠心御见清河坊
工匠亭、工匠坊的建设,是今年杭州市“926”工匠日十项系列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北起西湖大道,南至鼓楼的步行街段是清河坊步行街的重要组成部分,14座工匠亭就坐落在这条主街区的中轴线上。工匠亭取代了原来的工艺亭,将文、商、旅高度融合,充分体现五大功能:一是培养杭州工匠的孵化平台,二是国家级、省级、市级工匠大师作品展示平台,三是国家级、省级、市级工匠大师技能交流平台,四是引进国家级、省级、市级工匠大师的招商平台,五是传承技艺、弘扬工匠精神的教育平台。
其中,最令人期待的是两座由浙江工匠和杭州工匠入驻的工匠亭。一座由浙江工匠金益荣入驻,出自青瓷世家的他,早年继承龙泉南宋哥窑瓷业,后在清河坊创建了杭州龙宝堂青瓷艺术馆,他将挑选一部分青瓷作品拿到工匠亭售卖,向世人展示青瓷艺术的独特魅力,促进青瓷文化的传播交流。另一座由杭州工匠叶建明入驻,毕其半生功力,复兴传统技艺,传承“丝绸画缋”技艺,他最大的心愿便是树立浙江制造、杭州制造的品牌,让更多人来领略杭州丝绸文化的魅力,在游人如织的清河坊,工匠亭便是实现这心愿的小小窗口。
而坐落在打铜巷33-1号的工匠坊则闹中取静,守着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梅红玲的淡雅温润,也承载着她在青瓷设计上的匠心巧思。作为工匠坊的常驻工匠,梅红玲从工作室精挑细选龙泉青瓷,这其中既有她精心制作的青瓷器皿、传神人物等作品,也有她收藏的名家大师之作,每一件作品后面还附上了名家简介,让观者对这件作品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她在创作时“辩证性继承,创造性转化,开拓性发展”,作品以造形清雅、釉色青如玉、声音如磬而被称誉。因此,在工匠坊里,还有幸得见梅红玲将书画融入青瓷的全新尝试,创造出一种特有的视觉体验,从而满足游客们参观、鉴赏、学习、交流、购物与休闲的多种需求。
■工匠成团,乘风破浪新时代
经过三年的培育、选树,上城区总工会在清河坊街区布局了多个领域的省级、市级、区级工匠,有铜雕泰斗、国家级非遗“铜雕技艺”唯一传承人朱炳仁,也有秉持着“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信念的膏方大师俞柏堂,还有将光阴雕琢进璞玉的石雕大师吴松江……
区总工会将街区上的工匠们组织起来,成立上城工匠直播团,并在位于打铜巷口的清河坊挂牌工匠直播间,通过直播,展示工匠技艺,传颂工匠故事。日前,来自“浙江工匠”朱炳仁大师铜雕艺术馆的专业老师已率先在直播间亮相,展示铜雕的精湛技艺。在直播镜头前,一把铜壶所经历的剪、锤、淬、修、焊、磨等繁复的制作工艺活灵活现地展现在了观众面前,铜文化中蕴含的工匠精神也通过直播传递了出来,热心粉丝纷纷在弹幕中赞叹铜艺生活美学和“一铜一世界”的境界。
今后在这里,上城区总工会将邀请文化大师、非遗工匠及相关领域里的专业人士谈古论今,带你品茶、赏画、探究传统手工艺,为你娓娓道来一个诗酒花茶的清河坊,领略一个透出南宋经典韵味的上城。不定期推出非遗主题直播,每期都会邀请非遗工匠在节目里露一手绝活,展示传承千年的古老工艺,讲述匠心历程,分享工匠精神。
■新街开市,“师徒”帮带见传承
一把鲁班锁守门,以匠心造物之姿诉说传承与坚守。
一个工匠大字落地,以脚踏实地之态迎接八方来客。
杭州匠心市集,就是以这样独具匠心的门面设计迎来了新街开市。从早上9点开门迎客,到晚上10点结束营业,文创产品、非遗商户聚集,白日喧闹,人声鼎沸,映衬着商品琳琅满目;夜幕降临,彩灯点点,又犹如古韵夜市。两种风格,也吸引着众多顾客来此聚集。值得一提的是,匠心市集还有8名中国美院的学生在此长期驻点,教授商户学习传统技艺、优化产品设计,以此提高市集产品附加值,帮带商户更快融入市场,打响杭州匠心市集品牌。
漫漫发展路,代代匠心驻。日前,上城区第三届“上城工匠”正式发布,上城工匠队伍不断扩大,被时代注入新内涵的工匠精神,也必定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金晨)
浏览次数:1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