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姚建红劳模工作室开展“停课不停学”教学研究与实践
直面困难·搭建平台·创新模式·实施“123”工程

发布时间:2020年03月19日
  2020年寒假,突如其来的疫情,导致学校暂时无法组织学生到校开展教学工作,也给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各种类型的线上教学开始涌现,杭州市中职信息技术学科大组在市职成教教研室的指导下,依托杭州市旅游职业学校、浙江省劳动模范姚建红老师的劳模工作室,组织杭州市中职计算机骨干教师及计算机大组成员,成立了“玩游戏,学编程”线上教学研究辅导团队。根据教育部最新发布的中职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以课标中新增的程序设计模块为试验田,积极探索信息技术课程线上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一、分析问题,直面存在困难
  (一)人工智能,催生新的教学内容。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人工智能产业。他强调:“人工智能是引领这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具有溢出带动性很强的‘头雁’效应。”信息产业蓬勃发展,杭州更是数字经济的桥头堡,根据产业发展需求和中职学生素质提升要求,杭州将与人工智能高度相关的Python编程课程作为信息技术课程来开展教学。
  (二)线上教学,效果不理想。疫情的来临,让我们不得不尝试大规模的线上教学,老师容易把线下课堂的教学模式搬到线上。同时,程序设计即使在计算机专业教学中也是一门比较难理解的课程,因此,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如果没有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一个新的体验平台,开展程序设计的教学是非常困难的。
  (三)信息技术学科教师缺乏Python教学经验。Python作为近年开始普及的一种编程语言,中职信息技术教师对它还缺乏认识,缺少系统性的培训学习。
  二、搭建平台,改变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
  (一)校企合作——搭建基于在线游戏编程的中职Python教学平台。与企业开展深度合作,针对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特点,广泛调研,梳理Python教学内容,形成具有中职信息技术学科特点的Python教程,同时搭建寓教于乐的Python在线游戏学习平台,改变枯燥的网络编程操作环境,引入了趣味的编程玩法、卡通的操作界面以及丰富的游戏关卡,帮助学生在玩游戏中轻松学习编程。
  (二)玩游戏学编程——变革中职学生线上程序设计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以项目为基础,设计Python游戏,打破了通常的知识体系,实现了“即用即学、即学即用”的教学效果。玩游戏学编程学生不需要教师为他提供一个非常完整的知识结构,而是在游戏过程中自主建构个性化的编程知识结构。
  (三)海龟教学——建立Python中职教学的课程资源。2019年9月,市计算机学科大组着手研究新课标,研究适合中职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Python学习样例,利用有趣的海龟画图,建立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
  三、整体提升,搭建劳模工作室研究辅导团队
  (一)组建“停课不停学”线上教学课题组。以《“玩游戏学编程”——疫情下基于游戏编程学习平台的线上教学实践研究》已申报2020年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疫情与教育”专项课题。
  (二)劳模工作室组建了“玩游戏,学编程”线上教学研究辅导团队。由市职成教教研员吕宇飞老师、浙江省劳动模范姚建红老师、省特级教师张继辉老师、全国技能大赛金牌教练徐凯老师、市中职信息技术学科大组成员高级教师葛巧燕老师和潘莉荷老师为主,以及12位杭州市中职Python骨干团队组成。
  (三)依托“姚建红劳模工作室”,实施“123”工程。建立师资培训团队,面向全市中职信息技术教师,及帮扶学校教师,深入实施“123”工程,全面提升杭州市中职信息技术程序设计教学水平。
  一是建设一个由各校骨干教师与企业专家参与的Python线上教学工作站,实现信息共享、任务共担、资源共建。
  二是组织Python教程与参与游戏资源两个项目的开发。梳理Python线上教学内容,设计、开发相关Python学习游戏内容,让老师在任务实施中提升Python应用能力,
  三是以三种形式开展教师培训。首先由骨干教师录制在线课程,整理游戏化学习编程的教学指导意见,指导教师实施在线教学和今后的课堂教学。其次提供在线学习资源,进行每周两次固定时段的系统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在线辅导与答疑。第三是疫情结束后开展线下培训,由企业专家为讲师,提升教师项目实战能力,并组织教师Python程序设计能力竞赛。
  2020年3月9日和11日晚7:30——8:30,开展了两期Python程序教学的线上培训,覆盖全市及县市区30余所中职学校200多位计算机学科一线教师,惠及学生约1万5千人。
  四、线上教学,各显神通
  疫情期间,计算机学科大组对各校“停课不停学”的教学情况开展调研,组织教研组长与学科大组成员开展在线电话、视频会议,商讨在线教学的课程内容、组织方式与有效落实等,要求各校在“停课不停学”中对新课标的线上教学开展教学研究。
  (一)多平台开展教学活动。通过QQ直播间、钉钉视频会议和直播间、学习通等平台组织教学,全体教师成了网络主播。在游戏教学中,有的老师让学生当上了线上小老师,师生共麦,学生以学的视角讲游戏通关技巧、程序设计的关键点,教师作程序创新思维的点拔,相得益彰。
  (二)开展游戏化教学的实践。开展有趣、有用、好玩的Python游戏模块教学,教师探索如何利用Python游戏平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协同闯关等方面做出新的尝试。
  (三)科学选择授课载体。针对部分学生没有电脑,只有手机,在教学中,我们尽量考虑这部分学生的学习困难。在游戏教学中,我们尽可能选择电脑与手机可以同步运行的游戏平台;在理论学习中,既提供电脑版的理论练习题,同时也提供手机版的问卷星。
  (四)做好减负大文章。组织骨干教师录制并在杭州共享课堂推出的《玩游戏学编程—程序设计入门》的系列在线课程;以游戏教学促进学生对编程的理解,破解建立程序设计思维的难点;以小步子多任务方式突破学生学习理论的难点等。
  (五)个性化学习与辅导。对于内向的学生,由于怕学生笑话,不敢提问题,老师和这样的学生加成好友,有不懂就私信老师,或直接QQ电话,QQ控屏或分享屏幕,加强对这些学生的辅导,多给予关爱,多给点点赞。对于特别有问题的学生,有的老师增加了线上的单独辅导时间,一对一教案,一对一上课,为的是不落下一个学生。
  五、经验与反思
  (一)针对性的游戏教学突破教学难点更受学生的欢迎。设计合适的Python游戏教学模块,在学生玩游戏中,不知不觉地建立起程序设计思想,再加上老师点拨,揭示程序设计的真谛,突破编程教学难点,一种新颖的编程教学模式就在“停课不停学”的线上教学悄然在杭州市中职学校计算机学科在线教学中形成。
  (二)教学载体向移动载体渗透。在“停课不停学”的线上教学研究中,我们发现,班级学生拥有电脑的情况差异性较大,而智能手机几乎所有学生都有,因此,在教学载体上,不仅有电脑上操作,还可以在手机上操作。
  (三)教学内容向学生能力发展。根据2020年1月教育部发布的《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要求和教学内容,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学生符合时代要求的信息素养和适应职业发展需要的信息能力,进一步梳理新形势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四)对教师减负与提质的教学指导。开展在线教师培训与答疑,分析教学内容的关键点与重难点,提供系列模块化的教学资源,及时分享老师们的做法与经验等。
  (五)线上教师培训更加灵活。教师培训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线上培训与学校教学秩序不相冲突,大大增加培训对象,降低培训成本,提高培训效果,同时还可以开展多地同时培训,更广泛地开展帮扶教育,让对口支援学校的骨干教师与杭州的教师同时参加培训,学习现代化的教学内容,更要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先进的教学方式。
  砥砺前行,不负韶华,“停课不停学”线上教学催生了教学改革,使我们有更广阔的研究空间。
  浏览次数:947

增值电信经营许可证:浙ICP备11032011号-1   主办单位:杭州市总工会   网站建设:合众软件

Copyright@2014-2020 www.hzgh.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浙公网安备 330102020002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