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医保局工会巾帼战“疫”风采
-
发布时间:2020年03月08日

疫情发生以来,有人在抗疫一线,英勇而无私无畏;有人在防疫一线,辛劳却充满温情;有人在后勤一线,主动却甘于平凡。医疗保障工作历来关系国计民生,在这个特殊时期,杭州医保人更是义无反顾,全员全力投入疫情防控阻击战中。
韩海燕:你赴武汉,我守杭城!一起期待春的到来
2月1日开始,她的脚步就没停过。
她是杭州市医疗保障管理服务中心的一名普通党员——韩海燕。每天一早,她就去药店“明察暗访”,无论是对药店内部消毒、测量顾客体温,还是对疫情期间口罩、消毒液及相关药物供应和价格稳定等情况,她都一一检查,不放过任何一个环节。
为人温和的她在工作中铁面无私,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会当即要求整改落实到位。在检查朝晖路的某药店时,韩海燕发现该店未在入口明显处测量体温,测温手法也流于形式,马上严肃指出:“顾客一进药店门就要先测量体温。现在药店测量体温就相当于医院的预检,责任重大,你们一定要在自己做好防护的同时把好这个关,保持警觉!”说完,她手把手地指导店员正确使用额温枪。
在检查文晖路上的一家药店时,韩海燕发现该店顾客异常多,都在购买消毒液。一询问才得知原来是店员在顾客微信群发布了有消毒液的信息后,旁边居民都来购买了。韩海燕马上让顾客都保持一米距离排队,不要聚集在一起。接着严肃告知该店店长:顾客多时要限时限流,即买即走,减少相关接触。
在抗击疫情的非常时期,韩海燕就这样每天早出晚归,奔波忙碌在各个药店,守护着杭城疫情防控的大后方。为了市民的购药安全,为打造防控疫情的铜墙铁壁默默奉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
2月14日,他出发去支援武汉。
他是韩海燕的爱人——浙一医院医生赵毅。知道早就递交了援鄂请战志愿书的丈夫面对家中七十多岁的老母亲和正备战中考的儿子心有愧疚,韩海燕一边帮助爱人收拾行李一边劝慰道:“你放心出征,全力以赴救治武汉的病人,不要有任何的后顾之忧,家中一切有我!我和儿子就是你最坚实的防护服,我们在后方等你平安凯旋!”
一大早,韩海燕将丈夫送到浙一医院后她就和平时一样到单位上班了。她没有去人民大会堂现场,因为受不了那个送别场景,也怕自己的情绪影响出征的丈夫。作为一名忙碌的稽查人员,她和往日一样认真翻阅着案卷,什么也没对同事说。
当同事在浙一医院微信公众号上看到她爱人照片时,不由得问韩海燕:“老赵年纪不轻了,本来可以不参加援鄂医疗队的,你不担心吗?”韩海燕说:“在驰援武汉的医务人员中,我爱人确实年龄偏大,说不担忧是假的。昨天我一个晚上没睡,接下来估计也睡不踏实,但我更为他感到自豪。我曾是一名军人,军人的职责是保家卫国;他是一名医生,医生的职责是救死扶伤。再说我们俩都是党员,关键时刻更应该冲锋在前。只要国家需要,舍小家顾大家义不容辞。”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这是战斗在一线防疫工作者的真实写照,他们勇敢逆行,与死神赛跑,抢救垂危的生命。而他们的身后,离不开千千万万普通工作者的默默支持、无私奉献。我们同样致敬这两者!
曾芬芳:第一时间投入疫情防控岗位
疫情之初,她便闻令而动,勇挑重担,作为医保局信息联络员第一时间投入到了紧张的疫情防控工作中。她怀着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分昼夜的接收来自大杭州范围内十几条线上报的所有疫情防控信息,并及时将国家和省的疫情防控政策传达到各个层面。同时开动脑筋,对接收到的疫情防控信息进行认真梳理分析,报送的动态信息被省、市专报录用54次,上报的“扩大长处方服务范围和无卡结算服务”对减少人群聚集、保护群众健康安全起到了很好的成效,作为亮点工作得到上级部门的高度认可,并被作为典型推广到省内各地市。
几年前她曾因高度近视做过“视网膜脱落修复手术”,医生嘱咐平时一定要注意用眼。但为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支持,一个多月来,她没有休息过一天,经常在电脑前连续工作十余小时。春节期间网络上出现各种各样的流言,人心惶惶。一些群众在中国杭州网信息公开栏中获知了她的手机号码,纷纷打电话过来询问。一时间,她的私人电话变成了咨询电话,记得年初二接近凌晨一点钟,还有群众来电询问“杭州封城”消息的真伪。对于这些,她都一一耐心进行解答,让群众感受到了政府的关怀,缓解了恐慌的情绪。
疫情防控期间她始终保持着“5+2”加“白+黑”的工作状态,除夕之夜都未能与家人团聚,年幼的孩子也只能托管在父母家,可她却说:“比起那些奋斗在一线不计生死的逆行天使们,我的付出不算什么。”疫情防控期间,她还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正如她写的“党旗在防疫斗争一线高高飘扬,面对疫情,身边的共产党员无所畏惧,冲锋在前,深深地感染了我”,她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
张红萍:一名老医保人的一号响应
今年快到退休年龄的张红萍,是一名在部队大熔炉学习锻炼20年的转业干部,同时也是一名老医保人。在工作中,她往往“第一个响应”“第一个出发”,展现了“冲得上、豁得出、打得赢”的军人气概。
1月24日,大年三十。
上午10点,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响起,市西溪医院紧急呼叫。作为收治新冠肺炎病人的定点医院之一,西溪医院需要及时将37名血液透析的病人转院至其他定点医院进行治疗。为此,市医疗保障管理服务中心需要马上协助做好透析治疗信息备案的工作。
作为医保相关部门负责人,张红萍二话不说迅速与医院联系,确认病人名单及转往医院,带领处室两名业务骨干赶回单位,及时完成透析治疗病人的转院工作。参保人员的医疗待遇得到了保障。
2月25日,拱墅区某公司。
“企业受疫情影响大不大?”“现在企业复工情况怎么样?”“有哪些问题需要政府部门帮助解决?”张红萍带领医保小组开展“走亲连心三服务”,助力企业复工复产,为企业送政策、增信心、鼓干劲。
为更加有针对性地提供服务,医保小组在出发前就掌握了公司的大致经营情况。现场,张红萍向公司负责人详细解读了国家、省、市密集出台的一系列企业复工复产相关的金融支持、资金保障、税收优惠、稳定就业等各方面的优惠政策,介绍了拱墅区企业服务热线和服务平台。经了解,预计3月中下旬企业产能全部恢复。企业的复工方案健全,应急预案到位,但仍存在防疫物资储备不足、员工人手不足等问题。
除了做好广泛宣传政策、引导提振信心、梳理反馈问题、协调帮助解决等工作外,医保小组还积极宣传杭州医保为助力企业复工复产再提速采取的优惠政策,并指导企业员工使用医保的“网上办”、“掌上办”来办理业务事项。“跟着视频学,太简单了!”医保移动办事得到了工作人员的一致点赞。
许韵韵:我是党员,我去社区!
庚子春节,有太多的不一般。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搅乱了正常的生活节奏。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许韵韵既是一名在医疗保障战线默默奉献了二十年的医保人,也是一名有着三十年党龄的党员。她曾在原解放军第117医院特诊科历练多年,“我原来的很多同事主动请缨,义无反顾直赴武汉一线抗疫。我在大后方更应该为抗疫做点什么了,我去社区!”当她得知单位有机会从事社区防疫工作时,第一个坚定地报名参加。
压紧口罩,披上雨衣,穿上红马甲,许韵韵在寒风冷雨中为米市巷锦绣社区居民耐心测量体温、认真核验身份、仔细询问并登记进入小区人员的信息。从早到晚,虽冷虽累,但她依然一丝不苟。
在她的带领下,许韵韵所在处室的工作人员均投入到了社区抗疫工作中。红马甲鲜艳夺目,党徽熠熠生辉。一张张身份证、工作证明、小区出入证、复工证明、健康码见证着一位退役军人的实干担当,也见证着智慧、速度、温度兼具的杭州联防联控、众志成城的抗疫故事。
忠诚朴实担当实干奉献,这就是一名退役军人的情怀,也是一位老共产党员的操守。退役军人在部队里印记的初心、积淀的本色、升华的境界,已然融入血液,融入到了退役后平凡的工作生活中。正是此种平凡铸就了不平凡,守护着战旗美如画、守护着人间春常在!
郑莺莺:防控是责任,党的号召就是命令
“疫情来了,作为一名十多年党龄的医保人,我应该尽责”。这是她每天会在心里对自己说的一句话。
春节前夕,处里接到疫情防控紧急任务,需要工作人员假期待命,每天监测药店的抗病毒药品、口罩、消毒液等防疫产品的库存和销售情况。整个春节假期,她每天都盯着监测药店的微信工作群,及时发布单位的一些防控政策,收集监测药店的最新动态,由于数据繁琐,时间紧,有时都顾不上吃饭。遇到数据异常,第一时间反馈,为领导决策做好了重要保证。
节后,正是疫情防控工作最严峻的时候,单位需要人员去药店协助口罩发放工作。她积极报名,到口罩发放现场维持秩序,对个别情绪不满、较为激动的群众耐心安抚,及时疏散聚集的群众,把好事做好。
“防控是责任,党的号召就是命令”,社区急需大量志愿者辅助工作。当时处里其他防控任务很重。在处理完处里工作后,她还是出现在了社区志愿服务的岗位上,为居民量体温、做信息排查,传达政策。看到有些居民通过劝阻解释,防控意识有了提高,她就觉得是最大的收获。
随着疫情形势好转,疫情防控工作重心转至帮扶企业复工复产,她在走访企业时及时传达了复工复产的帮扶政策。看到企业从一开始的不知情,到说出那句“原来还有这个政策,真的谢谢”,她就觉得有了意义。
她就是这样勤勉尽责,把党员责任时刻放在心上的一名普通医保人。
(杭州市医保局工会)
浏览次数: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