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区职业化工会工作者“战疫”日记
-
发布时间:2020年02月07日


疫情不止,战斗不息。在这场严防死守的“战疫”中,每个人都是战士,风里雨里,他们日复一日的坚守,只为人们少一点风险、多一些保障,他们来自不同的岗位,从事不同的职业,却在危难关头挺身而出成为战友,他们可能是社工、是警察、是党员,亦或是志愿者,他们也可能是职业化工会工作者。
春节以来,西湖区近30名职业化工会工作者先后奔赴这个战场,参与疫情防控工作一线工作。关键时刻,他们用行动展现了“拉得出、顶得上、能战斗”的西湖工会人形象。
赖霞红:喝水了人就会集聚,风险就会加大
2月5日是疫情防控措施升级的第一天,规定居民每户人家两天只能出去一个人采购,出门必须办理出门卡。面对新的规定,自然会有人不理解和不遵守。赖霞红值守的景溪南苑也遇到了这种情况,“请出示您的身份证、房产证或租房合同,在这里办理出门卡,谢谢。”由于是第一天实施新政策,办卡量很大。
“我就住在这里,每天进进出出你难道看不到么?身份证号码报给你就好了,我证件没带,合同也在家里,我告诉你房号,你快帮我办!”一个中年妇女火急火燎对她说。“不好意思,办理出门证我们需要核对您的身份证原件和房产证明原件的,麻烦您回家取一下再过来办吧。”赖霞红解释道。中年妇女开始不耐烦起来,在赖霞红与其他工作人员的一再劝导和解释下,她终于折回家去取证件了。一天下来,赖霞红一直站在那里,出门证办了300多张,为了节约办证时间,不让办证的人员因为排队集聚起来,她连水都不敢喝一口。用她的话说,“喝水了就要上厕所,我走开了,队伍就长了,人就会聚集,风险就会加大。”
余方露:一平米的“战场”
打电话给住户排查武汉温州以及台州来杭人员,并做好此类住户的身份信息录入备案,这是西湖区职业化工会工作者余方露近期的工作日常。
自留下和家园小区发现两名新型冠状病毒确诊人员以来,街道和社区工作人员连轴转,忙碌了好几个日日夜夜。而这个纸箱和茶几临时搭建的一平米工作台,则变成了余方露和同事的临时“战场”,打电话、做笔记、查记录、做统计,一忙就过了饭点。余方露和同事匆匆在工作台上扒拉几口盒饭以后,又忙碌起来。
“排查和隔离的阶段,便是与病毒争分夺秒的时刻。早一些摸排,早一些隔离,便少一个人传染。”余方露说。
来自武汉、温州和台州的住户,除了获取准确身份信息,家庭成员以外,余方露还要叮嘱他们避免外出与人接触。有时候,会遇到不配合的住户,除了耐心解答以外,还要对焦虑的住户进行安抚,让他们有需要就找社区。
陈霜霜:妈妈在打仗
陈霜霜是云栖小镇总工会的一名职业化工会工作者,作为中共党员,她连日来一直坚守在防疫岗位上。钱江BLOCK是她这次负责的基层防疫点,作为一个开放式的商住楼,入住人员中又有业主又有租客,情况较复杂,并且小区物业又无法精准掌握住户信息。为了摸清底数,白天她跟3位同事一起挨家挨户走访,对15幢楼宇1297个房间进行“大清洗”,对未居住的房间贴上了“防疫临时封条”,让已居住的每一位住户都填写了《人员信息登记表》,每天晚上还要将收集回来的表格逐一录入电脑。在排查中发现来自湖北、温州、台州的人员及时进行居家隔离,签订《告知书》、做好体温登记、联系处理生活垃圾等工作。
由于工作量大,陈霜霜常常错过饭点,把一碗泡面当晚餐,好几天都是晚上11点多才回家。2岁多的儿子见不到妈妈,到了晚上就会哭闹。陈霜霜说:“我告诉儿子,妈妈在打仗,一场很重要的仗,你要乖,等打赢了,妈妈每天都陪你玩。”但面对如此严峻的疫情,她还将继续坚守,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于鑫:出点力,我才安心
从大年三十开始,除了做好自身和家人的健康防护外,于鑫还负责协助社区对本楼道住户的流动人员排查工作,楼道出租户较多,她把楼里每户流动人员信息了解后一一汇报给社区,帮助社区对疫区回杭的居民进行居家医学观察。每天上下楼梯几十趟,每排查完一幢楼就出一身汗,但始终坚持不懈。同时,她还主动承担了早晨7点到9点的门口值岗工作。她说,每天能帮着出点力,我才安心。
汪娟:意外的收获
大年初二接到街道通知,所有工作人员取消休假,初四一上班,汪娟所在的西溪街道总工会就组织慰问,将工会温暖送到抗战在疫情一线的工作人员手上。初五开始,她参与疫情防控,具体负责居家隔离人员的蹲点。由于汪娟蹲守的是两户人家,楼上楼下,楼道狭小,她只能蹲在露天,不管风里雨里始终坚持。除了每天及时做好送菜和送外卖等服务,让隔离的人员感受到实实在在的温暖,在抗击疫情蔓延的路上贡献自己的一点力量,虽然辛苦,却也充实和满足。
实际上,她们只是参与疫情防控工作的西湖区职业化工会工作者中的一小部分,西湖区的职业化工会工作者们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却用最默默的坚守为这场“战疫”贡献自己的力量,她们每一个都是好样的娘家人!
(蔡卉)
浏览次数:19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