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杭州市总工会成立90年 系列报道六
杭州实行“春风行动”十六年 百万家庭受援助
-
发布时间:2016年10月15日 来源:杭州日报

春风拂面,动人心弦,催人奋进。杭州的春风行动,从新世纪第一个冬季开始,以“社会各界送温暖、困难群众沐春风”为主题,连续开展了16年。每一轮“春风行动”中,都涌现出许多“最美”的人和“最美”的故事。将捐赠的每一分钱都用到困难群众身上,是全社会的爱心铸就一个“中国梦”的完美诠释。
一块爱心碑 千万热心人
如今,当杭州市民在美丽的西湖边漫步时,会惊喜地发现,风景秀丽的杨公堤西隐秀桥南侧,多了一道人文景观与自然风光交相辉映的独特景点——“春风行动”爱心碑。碑上镌刻“春风行动”捐助者姓名,表达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传统美德,凝聚着全社会的爱心力量。
每年岁末年初,10元、100元,乃至100万元、500万元的捐款,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滴水成河,聚沙成塔。“春风行动”开展16年来,从中小学生到耄耋老人,从机关干部到企业职工、普通市民,从本地居民到外国友人、外来务工人员,大家慷慨解囊、奉献爱心,犹如一股“春风”,为困难群众排忧解难、雪中送炭,充分展示了“最美杭州人”的精神风貌。
“春风”的感召从哪里来?时间还要回到2000年12月20日。杭州市委办公厅、市总工会与部分企业,启动了一项旨在为“社会各界送温暖,特困职工沐春风”的“春风行动”。
“当时正值国企改革关键时刻,很多职工下岗。现实倒逼我们换位思考:如何才能真正帮到困难职工?”春风办有关负责人说,春送岗位、夏送清凉、秋送助学、冬送温暖,“春风行动”在慰问中把脉群众所需,把关怀和温暖送到困难群众心坎上。
而在每年的“春风行动”捐赠现场,道不尽一个个感人的故事。
2015年12月,一位耄耋老人将1万元爱心款送到了捐款现场。老人名叫邵德安,是“春风行动”的老朋友,从2012年起已累计向“春风行动”捐款4万元。老人说,自己年纪大了,腿脚不那么利索,但还是打了个出租车把捐款送来了……
聚沙成塔,积水成流,赶来献爱心的人越来越多。他们中的不少人,并没有留下姓名。记者翻开几天的捐款登记簿,可以发现名字栏里留下了不少“一市民”、“无名”、“公益”等化名,记录了5000元、2500元、500元、200元不等的捐款。
对每位捐款者,杭州“春风行动”办公室(下称春风办)都会颁发一本荣誉证。工作人员说,她发现许多不留名的市民,并不是第一次捐款,因为在他们的荣誉证上,已盖有多个印章。
16年来,全市共有42109家(次)企业,267.44万人(次)向“春风行动”捐款献爱心,累计募集社会资金16.89亿元。共向156.49万元户(次)困难家庭发放助困、助医、反哺、应急等各类救助金22.23亿元。其中,市本级累计有3398家(次)企业、103.7万人(次)参与“春风行动”捐款,累计募集社会资金5.48亿元。共向34.68万户(次)困难家庭发放助困、助医、助学、反哺、应急等各类救助慰问金7.96亿元。
一张不断扩大的网 兜起最需要帮助的人
今年上半年,杭州退休职工沈师傅因肝病做了肝移植手术,需个人承担45万元费用。家庭发生了困难,为此他向市总工会职工服务中心提出了救助申请并获得批准,得到了3万元的救助金。“春风助医”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办法正是16年来“春风行动”不断完善健全帮扶政策,创新社会帮扶救助项目,构建全方位长效帮扶机制所取得的成果之一。
2001年冬,“春风行动”给1130余户特困职工各发放1200元慰问金。两年后,帮扶标准细化,根据家庭成员人数,分“1人”、“2人”、“3人及以上”标准,给各户困难家庭分别发放慰问金2000元、2500元、2800元。5年后,救助标准上调的同时,新设人数“4人及以上”家庭一档,救助标准3800元。到2012年,标准再次上调,平均每档提升350元……救助标准随物价、捐款总额而变化,帮扶对象更随社会变迁而拓展。
2006年秋,“春风行动”救助对象从“持证”困难家庭延伸到因学致贫的边缘困难家庭,关注“夹心层”脱贫问题。2013年起,农村困难户和外来工困难户被纳入救助对象。2016年,“春风行动”又新出台了3个文件,首次将见义勇为困难家庭、精神障碍患者困难家庭、患“两癌”贫困妇女纳入帮扶救助范围。
目前,“春风行动”的帮扶救助对象从在职特困职工扩大到了城乡低保家庭、残疾人家庭、边缘困难家庭、低收入农户和外来务工人员,实现了帮扶对象全覆盖;帮扶救助内容从春节一次性救助慰问拓展到了春送岗位、夏送清凉、秋送助学、冬送温暖,实现了“春风常驻”;帮扶救助网络不断健全,创建了市、区、街道、社区四级救助圈,实现了分级分类救助;帮扶救助机制日趋完善,建立了动态管理、职业培训、就业帮扶、社会共建、帮扶保障等五大工作机制。
“春风行动”开展以来,杭州不断出台政策,扩大援助项目,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对杭州市区困难群众实施援助的意见》《杭州市“春风行动”助学援助管理办法》《杭州市外来务工人员特殊困难救助办法》《杭州市“春风行动”反哺救助办法》《杭州市“阿里巴巴·春风助医”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意见,对杭州市“持证”困难家庭实施了日常生活、文化生活、教育、医疗、就业、住房、法律援助等七方面33项优惠政策。
“反哺救助” 让爱心接力
2016年“春风行动”的捐款现场,席传喜又来了。10年前,因为突发脑梗和心梗,席大伯一家人面临10多万元的医疗费。当时,全家只有他老婆每个月打零工的收入,看病、生活都很困难。关键时刻,“春风行动”陪伴他家走过了6个春夏秋冬,还资助席大伯女儿完成了中学和大学学业。
2012年,生活有了大改善后,席大伯开始每年捐款,至今已累计捐款9万元。“当年,‘春风行动’把好心人的捐款给我,现在,我也做好心人,帮助有困难的人。”席大伯的一席话让闻者动容。
在杭州,席传喜的故事远不止一个。
现在,“春风行动”已从单一的“输血”发展成“输血”和“造血”齐头并进的态势。很多帮扶对象,在获得帮助后,不断努力学习、工作,并以实际行动感恩、反哺社会。
经过多年实践与探索,“春风行动”探索出一套“反哺救助”机制:凡向“春风行动”捐过款的单位在职职工和个人捐款者及其直系亲属,遭到突发性急难险情和因患重大疾病个人承担医疗费较大造成生活困难时,均可以得到相应的反哺救助。
杭州市实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职工吴宏是这一机制的受益人之一。去年,吴宏上班期间突发中风,住院治疗期间花了大额医疗费用,生活面临困境。“春风行动”及时向他伸出了援手。“等我们有能力了也要献爱心。”吴宏的妻子陈静说。
献出爱心、获得关爱,“反哺”可以让人拥有友善和情谊。一项送爱心活动由此变成了得民心、暖人心、育心灵的工程。
当前,“春风行动”已成为杭州市委、市政府破解困难群众生活就业难、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弘扬最美精神、构筑杭城道德高地的重要抓手。一年四季尽春风,温暖一座城。
(罗昙 何去非)
浏览次数:1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