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岗敬业的“老黄牛” 技术创新的“领头羊”
-
发布时间:2014年08月20日
他为人敦厚、朴实,不善言辞,在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十年如一日,是“老黄牛”式的实干者。他初到味全那会儿,没有经验,没有技术,没有学历,但他用十年的时间,从普工干到了现在的工程师。在新形势下,他积极创新,他的奇思妙想为企业节省了不少能耗,带来了效益的极大提升,成了公司技术创新的“领头羊”。他就是杭州市劳动模范——杭州味全食品有限公司一线工程师俞有富。
踏实肯干能吃苦
2001年,俞有富刚高中毕业,跟着哥哥从家乡衢州常山来到杭州。“当时的目标很纯粹,就是为了生活,为了能赚到钱,没有远大的理想,就是想找个地方踏踏实实地干。”于是,俞有富加入了杭州味全这个大家庭中。
初入工厂的俞有富只是一名调配车间的普通操作工,做的是备料的活,这属于整个流水线的第一道工序,全靠人力,纯体力活。高高瘦瘦,白白净净是俞有富给人的第一印象,怎么看怎么不像是干劳力的人,可事实是他干了,还一干就干了一年半。“说不累,那是假的。”日常工作量很大,上下班时间都不固定,早出晚归,加班到晚上10点是经常的事。“刚从学校出来,是有点适应不了,可是,既然出来闯了,就做着吧。”俞有富说。
虚心好学掌技术
虽然是体力活,但与别人不同的是,俞有富在干活的时候还带着思考。味全的企业文化,提倡“只要会做,整个流水线,任何岗位都可以上”。俞有富笑说:“这就是我的机会。”平时他将难点和要点工艺记录下来,事后向人请教,不放过任何一个现场学习的机会。慢慢的,他熟练掌握了调配操作技术,整个流水线都“摸透了”。
2006年,公司破格将俞有富提升为技术员,成为了调配骨干技术人员。“我很自豪,我是我们单位第一个升职那么频繁的人。”随着岗位的变动,面对看不懂的设备说明书和理不清的设备原理图,俞有富深感知识的匮乏。他意识到光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是不够的,2007年底,俞有富用业余时间参加高考补习班,2008年顺利考入了杭州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专业。于是他开始了“傍晚5点半下班,6点上课,8点下课,然后回家,第二天又早起上班”的规律生活。三年里,一次课都没落下。2010年4月,由于理论知识的积累,操作技术过硬,再加上爱岗敬业的一贯工作态度,俞有富晋升为工程师,全面负责起调配设备维护和保养工作。
钻研创新出硕果
俞有富出自普通的家庭,忍受不了铺张浪费,每当看到流水线上产能间断,空运转时间消耗着能源,他就感到非常心疼。为了节省能耗,俞有富产生了工序改进的想法,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基础上,他先后提出了“调配CIP水回收案”、“调配杀菌机待机水循环降温案”、“蒸汽冷凝水回收案”、“冬季塔水代替冰水降温案”等方案,并获得了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企业发展奖和发展循环经济奖。这些提案的实施每年为公司节约用电28872度、节约用水16260吨、节约蒸汽27175GJ。近几年,他又绞尽脑汁,不断寻求设备改善的方法,提出了各种创新方案。如对公司果汁乳酸菌的产能案提供方案建议,使产能提升了20%,公司年增加产值8000余万元;公司新厂区生产线规划讨论时,提出溶解系统前段脱包自动输送系统,极大地降低了劳动强度;在公司旧厂区调配生产线搬迁工作中,他又提出利用CIP现有灭菌水加热生奶技术,避免了公司因设备迁移导致市场断货。
在公司其他员工看来,俞有富就是他们心中的榜样,他的工作业绩很棒,他的脑子转得很快,工作岗位上的很多细节,他都能及时发现,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为公司带来效益提升。他所在的调配部门被公司评选为最有效率团队奖和最牛团队奖。提及自己这么多奇思妙想哪里来的时候,他只是笑笑说:“可能我比别人想得更多点吧。”
(《杭州工运》第55期,3版,胡杭民/文)
浏览次数:1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