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交流
-
发布时间:2010年12月27日
工业工会:提出四点要求贯彻工资集体协商《意见》
最近,市工业工会就贯彻落实市总工会、市经委、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及市企业家协会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意见》提出四点要求。
(一)要进一步扩大工资集体协商的覆盖面。力争建会企业均建立工资集体协商机制,切实做好工资协议的签订和续签工作。目前尚未建立工资集体协商机制的企业,工会要将此项工作作为今年底和明年的重要工作,积极争取党委的支持,主动向行政提出(书面)要约,建立机制,开展协商,签订好协议。已建立机制的企业,既要推进工资协议的履行、兑约,更要及时做好续签工作。产业工会将健全集体合同、工资协议到期通告制度,在各企业集体合同和工资协议到期前一个月,发出到期续签通告书。
(二)要突出工资集体协商的侧重点。在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工作中,既要将增长幅度、最低工资体现在工资协议之中、也要结合定额将计件标准(规则)、加班工资、奖金等体现在工资协议之中。工资增长要提倡剔除物价增长因素的实际增长水平。要向企业一线职工倾斜,注重一线职工的实际增长。要积极探索将劳务输出派遣工列入工资集体协商范畴,逐步解决劳务派遣用工的收入增长问题。
(三)要注重职工群众的参与性。一是协商议题要充分听取职工意见和建议,在听取意见与建议的同时,要向职工宣传企业发展的趋势和问题,向职工讲清企业效益增长的难点和措施,使职工的意愿更趋合理性与客观性。二是经过协商后的工资协议草案,一定要按有关法规的规定经过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大会审议通过,签字生效。三是审议通过的工资协议要向职工公布,使职工真正了解工资协议的内容,既可使职工积极为实现协议和目标做出努力,创造条件,又可使职工督促协议的实施。四是要将协议履行情况向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大会定期报告。
(四)要提高运作的规范性。一是要在协商上下功夫。二是要在协商议题和材料准备上下功夫。三是要在履约、督促上下功夫。四是要在协议期限的规范下功夫。
(工业工会)
萧山区: 87名工会“首席维护员”上岗
前不久,87名基层工会干部被聘为萧山区区域性工会“首席维护员”。这是该区总工会在编织四级维权帮扶网络,提高基层工会维权帮扶工作上的又一创新举措。
近年来,萧山区总工会从受理的职工信访案件中发现,80%以上的劳资纠纷发生在中小企业里。这些中小企业多分布在偏僻的农村。如果按照老路子,等着问题从下反映到上,再交到镇村或企业,时间久了,小问题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往往会延误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机,构建多层次职工维权帮扶网络就显得很有必要。在建立区职工维权帮扶中心的基础上,区总工会加大了镇街、村工会维权帮扶体系的建设,采用“借梯登高”的办法,将区劳动保障部门在各镇街建立的劳动保障站“收编”,劳动保障站负责人兼职工维权帮扶站站长,使镇街维权帮扶工作优势得到互补。抓住村级规模调整的契机,组建村基层工会联合会,借助村基联会这块阵地,配套建立村维权工作室,专门接待农民工的来信来访来电,及时调解和处理区域劳动争议和工伤赔偿,把企业劳资纠纷解决在基层。在外来务工人员相对集聚的规模企业,建立员工心声倾听制度,发放“维权联系卡”,还设立民工接待室,职工在遇到心里不快和生活中的难处有一个倾诉的地方,工作生活问题都能在企业或车间班组得到疏导解决。
通过几年的努力,区总工会构建了“区有职工维权中心、镇有职工维权站、村有职工维权室、企业有民工接待室”的四级维权组织。在全区各镇街、开发区、农场的502个村(社区)中全部设立了职工维权帮扶站或帮扶室,编织起一条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区、镇(街)、村(社区)、企业四级职工维权帮扶网络。今年3月,义蓬街道工会帮扶维权站站长马幼万,帮助该镇某企业的3名工人讨回了工资,还因老板没与他们签订劳动合同,为他们合法讨到了赔偿金。在调解过程中,企业负责人认识到了签订劳动合同的重要性,请马幼万做“顾问”,与全厂100多名工人签订了劳动合同。如今在萧山各级维权帮扶站,像马幼万这样的基层维权人员已有500多人。在职工权益受到损害时,当职工遭遇意外或患重大疾病时,他们都会及时将情况向上反映,让职工的困难尽可能得到解决。临江街道职工陈文英因车祸骨折,向当地职工维权帮扶站提出救助申请,很快得到了维权帮扶站提供的1200元救助慰问金。据统计,今年近3个月来,全区共调处各类劳资纠纷2762件,为职工讨回工资及各种补偿176.53万元,目前,萧山区大量的劳动关系问题都能在镇街、村一级得到妥善解决,真正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
为使职工维权工作不断向中小企业延伸,区总工会在56个村基层工会联合会、31个镇街、开发区、农场工会中聘请了87名“首席维护员”,其职责是督促区域内职工劳动合同的签订以及各种集体合同的签订,主动承担劳资纠纷协商和矛盾调解,负责区域内职工信访,动态掌握区域内职工困难情况等。通过区域性首席维护员,将更好地疏通职工的权益维护渠道,在第一时间及时化解矛盾,进一步促进区域职工队伍的稳定。
(韩宝庆)
富阳市总:加强三方面建设积极推进职工维权帮扶工作
近两年,富阳市总工会加强三方面建设,优化服务平台,配齐配强工作力量,建立完善工作制度,有力地推进了职工维权帮扶工作。
一是加强平台建设,优化整体性功能。按照工作重点前移,工作平台前置的要求,将市总工会机关各部室所有涉及企业和职工的工作资源,以及市总下属的职工业余学校、工人文化宫、职工技协等工作资源重新优化组合,统一整合到职工维权帮扶中心工作平台上,设“一室”、“一庭”、“四个窗口”,即:劳动纠纷调节室,劳动争议仲裁派出庭,信访接待、困难救助、就业帮助、法律援助窗口。维权帮扶中心既是工会工作的平台又是工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帮扶困难职工的综合性服务窗口。二是加强队伍建设,满足多样化需求。根据平台设置和服务内容的需求,他们通过招聘和从下属的文化宫、职工业余学校抽调人员等方式配齐配强中心工作人员,目前配备专职工作人员5名,常驻中心为职工提供服务。总工会基层工作部部长担任帮扶中心主任,各部室负责人担任帮扶中心轮值副主任。富阳市委、市政府也非常重视职工维权帮扶工作,不仅把职工维权帮扶纳入大社保体系,统筹安排、整体推进,而且还专门成立了富阳市职工维权帮扶领导小组,从而为职工维权帮扶工作的开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三是加强制度建设,确保常态化运作。他们先后建立完善了中心工作制度、中心工作职责、中心工作内容、工作考核考勤制度,坚持每周学习一次,每月召开一次工作例会,研究和协商阶段性重点工作和职工提出的帮扶事项。同时,落实了首问接待、限期办理、责任追究、限期整改等制度,对工作人员进行满意度考评,满足了中心整体性帮扶功能要求,确保了职工帮扶请求内容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
(富阳市总)
淳安县总:开展“职工生活乐园”创建活动成效明显
为了促进实现广大职工体面劳动和有尊严生活,进一步推进企业和谐劳动关系建设,促进企业健康发展,淳安县总工会按照省、市总工会的要求,在深化“强保障、促和谐”活动中,从着力解决职工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积极创新有效载体,在全县广泛开展创建“职工生活乐园”活动,并提出相应的实施意见,从办好职工食堂、改善职工居住条件、兴办职工精神文化家园、完善职工困难帮扶机制、建立职工健康体检和疗休养机制等5个方面制订了创建“职工生活乐园”的指导性标准。
目前,“创建”工作已取得积极进展,据统计,全县已有47家企业建立了职工俱乐部或职工书屋,48
家企业修建了职工集体宿舍,67家企业建有职工食堂,180余家企业安排职工定期做健康体检或组织职工特别是生产一线职工疗休养,140多家规模以上企业大都建立了工会干部与困难职工“一对一”帮扶、困难职工帮扶资金、职工医疗互助保障等帮扶机制,有力地促进了劳动关系的和谐与经济社会又快又好的发展。
(鲁建娟 胡大淼)
西湖区总:建立四项机制强化工会专职干部管理
最近,西湖区总工会建立四项机制,加强全区工会专职干部队伍建设,培育和提升工会专职干部服务职工、服务企业能力和水平。
一是建立管理机制。西湖区总工会专门利用一周时间走进基层,针对工会专职工作者实际情况展开调研,征求意见,倾听呼声。根据市总工会出台的相关管理办法,结合各级工会主席和工会专职工作者所提建议,区总工会制定并出台了《西湖区工会专职工作者管理办法》和《西湖区工会专职工作管理办法补充意见》,建立一套对全区工会专职工作者管理的完善机制,从源头上强化管理力度。二是建立互动交流机制。区总工会每月定期召开一次全区工会专职工作例会,以此为工会专职工作者提供一个交流工作经验、探讨工作方法的平台,培养工会专职工作者总结提炼水平和口头表达能力,进一步激发工作干劲和热情。同时,组织全区工会专职工作者外出学习取经,在借鉴成功经验,取长补短,开拓视野。三是建立工作督查机制。区总工会根据工会专职工作者实际,建立工会专职工作者工作月报制度。每位工会专职工作者在每月初将下个月的主要工作计划报送区总工会办公室备案,区总工会依此在每月底的工作例会上进行对照检查,以此努力在全区工会专职工作者队伍中形成“比、学、赶、超”工作氛围。四是建立奖惩机制。区总工会对全区工会专职工作者制订了一套考核奖惩机制,时刻激励鞭策工会专职工作者以时不我待的精神努力创优。
(程金如)
乔司镇:千余家企业主动“缴保”为职工解决后顾之忧
乔司镇在实行租赁企业职工工资保证金制度中,有1782家企业于9月底主动上缴了职工工资保证金,实现全镇企业上缴保证金率100%,总缴保金额3710.54万元,消除了租赁企业职工领工资难的后顾之忧。
随着杭州城市的东扩,特别是杭州四季青服装市场迁入江干九堡后,一大批租赁企业涌入乔司,全镇已有企业1900余家,其中服装加工类企业占了企业总数的75% ,这些企业普遍规模小、分而散、流动性大,劳资纠纷多。2009年乔司镇共调处劳资纠纷688起,涉及人员3812人,涉及金额1414.577万元。
针对这一新情况,镇党委、政府领导和相关部门工作人员不辞辛劳下村下企业,在广泛征求企业主、职工和出租户意见的基础上,根据区政府实行租赁企业职工工资保证金制度的工作要求,出台了乔司镇租赁企业管理办法和实施意见,并把租赁企业缴存职工工资保证金作为缓和企业劳资纠纷,保护企业职工合法权益的主要工作来抓,成立了以镇长为组长的工作班子,组织人员对租赁企业进行了全面调整,对不符合要求的企业(如消防安全存在隐患、拖欠职工工资的企业)发放了限期整改通知书,对限期整改又达不到要求的坚决进行取缔,已取缔企业155家。向租赁企业主和出租户广泛宣传实行租赁企业工资保证金的意义,发放公开信3800多份,并以“分村包干、责任到人”的形式,做好收缴工资保证金工作。
一名来乔司已经打工5年的江西籍女工朱健说出了大家的心里话:“以前我们在这些小企业打工,心中总是提心吊胆的,怕自己领不到幸苦钱。现在企业上缴了职工工资保证金,彻底解决了我们的后顾之忧,我们干得更安心了”。
(沈芳英 高祺方)
浏览次数:2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