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中策橡胶集团2025年职工创新成果交流大会圆满落幕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24日

  11月20日,中策橡胶集团2025年职工创新成果交流大会成功举行。市工业工会主任潘坚,杭实集团人力资源部副部长蒋奇源,集团公司高级副总经理张利民,集团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康素贤,集团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以及各级劳模工匠、职业技能带头人,职工创新工作室团队、优秀“五小”成果代表、工会干部等180余人参加大会。会上对优秀团队及个人进行表彰,全面总结了集团职工在创新领域取得的丰硕成果。
  大会上,集团工会集中表彰了2025年度职工创新成果,包括10项职工“五小”成果优秀奖、10项创新工作室成果优秀奖,并为12家集团创新工作室授牌,涵盖物流装备智能化、乘用胎AI技术应用、智能炼胶等领域。
  经验交流环节。五位劳模工匠与先进职工代表依次登台,分享各自领域的创新成果。杭州工匠、朝阳公司郑励运用AI算法优化胎面压出工序,良品率提升至99.6%,开发的机械手与检测系统单台替代4.5人,团队获10项发明专利,推动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型。天津市劳模、中策天津公司胡庆斌率队攻克59/80R63巨胎技术,首创废气治理围罩,并通过“师带徒”体系推动45/65R45巨胎数字化落地。中策清泉公司李佳修研发的智能垫胶系统实现SDS合格率100%,年创效213万元。海潮公司敖玉元开发压出线一键启动与帘布AI异物检测系统,步骤由11步减至2步,识别率近100%。装备制造部李滨主导研发全电硫化机,控温精度±3℃,功率降60%,单机日产能240条,助力金坛与泰国工厂日产能分别突破1.5万条与5500条,树立行业新标杆。
  康素贤全面总结了2025年职工创新工作。集团以“搭建创新平台、激发职工活力”为主线,通过制度保障、队伍引领、活动赋能,不断推动职工成长与企业创新的深度融合。近三年来,培育了省、市、工业系统,及集团以上创新工作室22家,推动职工“五小”成果1346项和215项技术创新。通过“劳模示范+名师带徒+工作室攻坚”模式,培育浙江工匠项目人、杭州工匠、杭州数字工匠、工业工匠、朝阳工匠等36名人才。开展技能竞赛120场,参赛8700余人次,带动全员岗位技能提升17452人次。未来,集团工会将紧扣品牌战略、数字化生产等重点工作,继续搭建平台,服务职工,激发创新,为“十五五”建功立业,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
  张利民在讲话中明确了未来工作的五大方向:一要坚持以“五最”理念引领科技创新,筑牢企业核心优势;二要夯实装备本质保障,支撑品牌战略深入实施;三要积极拥抱AI技术,推动数字赋能装备创新;四要强化人才培育,凝聚创新发展合力;五要发挥工会与创新平台作用,构建可持续的创新体系。他强调,全体人员要以坚如磐石的信念、求真务实的作风和勇于担当的精神,持续深化创新驱动,加快数字化转型与品牌建设,共同为中策橡胶的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潘坚指出,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第一动力”,职工是创新的“源头活水”,工会要当好创新的“护航者”。近年来,市工业工会通过弘扬劳模工匠精神、开展劳动竞赛和“五小两比”等群众性创新活动,持续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他要求工会进一步搭建平台、优化机制、凝聚合力,构建“制度赋能、平台支撑、创新引领、成果转化”的工作体系,让职工“敢想敢试、不怕失败”,共同书写中策橡胶创新发展新篇章,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职工智慧与力量。
  下午,与会代表前往申昊科技新质生产力科普馆参观学习。活动以“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为核心,通过动态演示、互动体验等方式,展示了机器人在复杂环境下的精准导航、高效数据采集及智能分析能力。职工们纷纷表示,此次参观为生产装备的智能化升级提供了新思路,将进一步推动“AI+制造”在轮胎生产中的应用。
  中策橡胶职工创新成果交流大会既是既往创新成果的总结,更是面向未来的庄严承诺。集团将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通过完善培训体系、健全激励机制、搭建成长平台,激发产业工人创新潜能,打造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队伍。同时聚焦新质生产力发展,推动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与轮胎制造融合,培育智能装备、绿色制造等新质生产力增长点,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动能。在“五最”理念与数字化转型驱动下,中策橡胶以创新为翼,在高质量发展征程上振翅高飞。
  (中策橡胶集团工会)
  浏览次数:64

增值电信经营许可证:浙ICP备11032011号-1   主办单位:杭州市总工会   网站建设:合众软件

Copyright@2014-2020 www.hzgh.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浙公网安备 330102020002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