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临平区丁山社区探索“一码维权”基层劳动争议化解新路径

发布时间:2024年11月06日
  一、案例背景
  丁山社区位于杭州市临平区临平街道,社区联合工会涵盖小微企业500余家,企业类别涉及建筑、制造、金融、物流、批发零售、餐饮等,行业业态丰富,新业态劳动者比例高,用工关系相对复杂,随着企业和外来务工人员逐年增长,随之而来的劳动争议纠纷也逐年增多,并呈现多样化、复杂化趋势,急需建立行之有效的基层解纷平台,来防止劳动争议纠纷上行。临平区总工会会同属地临平街道总工会,结合辖区实际,在丁山社区试点建立了集职工就业指导、法律服务、劳动纠纷化解等功能于一体,一站多点模式的社区和谐劳动关系服务站,并以服务站为载体,创新推出“一码维权”争议纠纷化解新路径,致力构建基层社会治理“微循环”,打造全省新时代“工会枫桥”示范点。
  二、主要做法
  (一)一码维权,畅通诉求直达通道。针对职工需求,尤其是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工作特点,在丁山社区创新推出了“我们职工有话说一码维权”服务码,职工无需上门,通过手机“扫码”即可反映诉求。职工诉求信息第一时间即可直达,工会工作者、劳动保障管理员及时响应解决简单矛盾,律师、协调员联动解决复杂纠纷,做到“简单纠纷立办、复杂纠纷联办”。目前,“一码维权”服务码已在临平街道全域铺开,重点在园区、街区、在建工地、外卖平台等进行宣传推广,切实畅通职工诉求直达通道。
  (二)一站多点,延伸基层服务触角。针对辖区产业业态多而分散的特点,推出以丁山社区为服务站,以楼宇服务点、商铺服务点、制造业服务点、新就业服务点为触角的“一站多点”模式,畅通基层劳动关系公共服务“最后一公里”。社区结合“一格三问”网格议事日,每月5日、15日、25日固定在各站点开展“天幕下议事”等法律咨询服务,同时邀请律师等专业力量按线上线下、定时定点的方式参与劳动关系协调,共同解决劳动争议等方面的问题,切实将劳动纠纷化解在萌芽、解决在基层。
  (三)一企服务,促进劳动关系和谐。针对当前企业和职工群体多层次、多元化需求,丁山社区联合了人社、司法等部门,与辖区律师事务所开展共建,整合工会工作者、劳动保障员、律师、法官、网格员、支部党员等力量,成立一支“劳动关系协调员队伍”,开展一支队伍进园区、进企业,开展普法宣讲、指导企业用工。通过发布服务清单,采取“线上+线下”“定期+随时”相结合的模式,为劳动者提供指导培训、专题宣讲及以案释法等“法援”个性服务11场,以一体化的服务,进一步提升基层法律服务和职工维权能力。
  三、工作成效
  1.和谐关系进一步深化。服务站投入运行五个月以来,在协调解决劳动争议纠纷的基础上,还为周边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提供用工需求、惠民政策等信息咨询服务,点对点帮助解决用工需求问题,缓解了辖区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的劳务用工难题,使辖区企业和职工劳动关系进一步和谐。
  2.解纷效能进一步提升。在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过程中,丁山社区“一码维权”服务码依托数字化手段,通过分级调处、机制重塑,实现分流交办精准化,在线化解快捷化、纠纷处置高效化,尤其是充分发挥了社区联合工会更贴近辖区企业、了解企业的特点,纠纷调解成功率高,服务码推出以来,已线上收到职工劳动纠纷诉求33件,调解率100%。投诉、咨询等事件从原来欠薪线索反映平台流转的最快一个工作日到现在的第一时间响应,高效的处置模式有效保护了劳动者合法权益,防止新的衍生案件产生,消除了信访隐患,实现了诉源、案源、访源“三源共治”的良好效果。
  3.法律服务进一步优化。建站以来,丁山社区依托“一站多点”阵地,有针对性为辖区劳动者提供普法讲座、法律咨询、劳动用工指导服务,尤其是针对新业态群体提供的“个性化”服务,使服务站成为货车司机、外卖员、快递小哥等新业态群体首选的“法援”补给站,切实增强了辖区职工依法维权意识,营造了企业和职工学法、知法、懂法、用法、守法的良好氛围。
  (临平区总工会供稿)
  浏览次数:1285

增值电信经营许可证:浙ICP备11032011号-1   主办单位:杭州市总工会   网站建设:合众软件

Copyright@2014-2020 www.hzgh.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浙公网安备 330102020002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