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匠人之心 育人才之林
临平区总工会打造高素养劳动者队伍按下快进键
-
发布时间:2024年07月17日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委“新春第一会”精神,今年来,临平区总工会以大力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为目标,持续深化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助力全区高素养劳动者队伍建设。截止目前,全区共有各级劳模(先进)共计562人,其中全国劳模7人,省级劳模(先进)59人(含全国五一劳动奖章5人),市劳模(先进)249人(含省五一劳动奖章6人),区劳模247人(含市五一劳动奖章19人),区级以上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47家。
一、思政领航,筑牢产业工人思想根基
一是点亮思政引领“指明灯”。打造“守好红色根脉·班前十分钟活动”2.0版,今年全区开展活动超2万场次,吸引职工10万余人次,《守红色根脉汲取力量 班前十分钟“声”入人心》获评全市十大典型案例,有关做法在市总简报第11期刊发并获市总郑荣新书记批示肯定。二是培育思政“红苗”先锋队。积极推荐高素养劳动者、产业工人参加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发展新业态群体党员,挖掘产业工人先进典型,新增全国工人先锋号3家、全国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先进单位1家、浙江省模范集体1家、浙江省工人先锋号称号4家、浙江省五一巾帼标兵岗1家,省级劳模和五一劳动奖章称号4人。三是奏响“时代精神”主旋律。组建“匠心宣讲团”,特邀二十大代表、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高娅琴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广泛开展劳模工匠“四进”宣讲活动近50场,省劳模叶阳辉入选全省劳模宣讲团。
二、专项行动,提升职工技能素养水平
一是构建“匠才”培育“金字塔”。启动首届临平乡村工匠和乡村工匠示范基地认定工作,并成立全市首个乡村工匠联合工会,努力打造乡村工匠“临平样本”。承办第二届“杭州数字工匠”认定及发布活动,5人获评第二届“杭州数字工匠”,新增数量位居全市前列。开展“劳模工匠助企行”活动13场,充分发挥劳模工匠引领、反哺作用,助力企业解决问题80余个。二是搭建以赛提技“大舞台”。承办浙江省省级职工职业技能竞赛人工智能训练师大赛,联合多部门开展2024年临平区职工技能争霸赛,举办35场群英赛和精英赛,助力人才挖掘培养,新增省市区级技能手12人。三是打造“学历+技能”成长链。与高校合作开展学历教育,推行职工“求学圆梦计划”,通过特色课程培训职工1500余人。对387位符合学历提升补助和21位符合技能提升的职工发放补助款20余万元;对163位符合职工“双证制”工作中级工以上学费补助要求的职工发放补助款约20万元。
三、品牌提升,搭建职工成长多元载体
一是开启阵地覆盖“新征程”。完成货运、网约车、快递行业区级新业态行业工会组建,承办浙江省县级网约车行业工会建设示范活动暨滴滴司机集中入会仪式,相关做法先后在全总官网、人民号、浙江工人日报头版刊登报道。二是塑造职工文化“金招牌”。聚合文化宫、服务驿站,推动职工服务驿站向网络化、品牌化、数字化升级,推动市级以上职工书屋达15家以上,累计开展悦读会25场,参与职工639人次。现已建成全国级“最美工会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4家,省级“最美工会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4家,市级“爱心驿家”20家,区级“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7家。三是深化产改试点“试验田”。开设老板大学和西奥大学,精心打造岗位全生命成长周期培训资源平台,建立覆盖从一线技工到高层管理者的学习管理体系,年培训职工1万余人次。总结推广产改试点经验,杭州贝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工会委员会在全市大抓基层三年行动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工会工作现场推进会上作典型发言。
一、思政领航,筑牢产业工人思想根基
一是点亮思政引领“指明灯”。打造“守好红色根脉·班前十分钟活动”2.0版,今年全区开展活动超2万场次,吸引职工10万余人次,《守红色根脉汲取力量 班前十分钟“声”入人心》获评全市十大典型案例,有关做法在市总简报第11期刊发并获市总郑荣新书记批示肯定。二是培育思政“红苗”先锋队。积极推荐高素养劳动者、产业工人参加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发展新业态群体党员,挖掘产业工人先进典型,新增全国工人先锋号3家、全国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先进单位1家、浙江省模范集体1家、浙江省工人先锋号称号4家、浙江省五一巾帼标兵岗1家,省级劳模和五一劳动奖章称号4人。三是奏响“时代精神”主旋律。组建“匠心宣讲团”,特邀二十大代表、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高娅琴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广泛开展劳模工匠“四进”宣讲活动近50场,省劳模叶阳辉入选全省劳模宣讲团。
二、专项行动,提升职工技能素养水平
一是构建“匠才”培育“金字塔”。启动首届临平乡村工匠和乡村工匠示范基地认定工作,并成立全市首个乡村工匠联合工会,努力打造乡村工匠“临平样本”。承办第二届“杭州数字工匠”认定及发布活动,5人获评第二届“杭州数字工匠”,新增数量位居全市前列。开展“劳模工匠助企行”活动13场,充分发挥劳模工匠引领、反哺作用,助力企业解决问题80余个。二是搭建以赛提技“大舞台”。承办浙江省省级职工职业技能竞赛人工智能训练师大赛,联合多部门开展2024年临平区职工技能争霸赛,举办35场群英赛和精英赛,助力人才挖掘培养,新增省市区级技能手12人。三是打造“学历+技能”成长链。与高校合作开展学历教育,推行职工“求学圆梦计划”,通过特色课程培训职工1500余人。对387位符合学历提升补助和21位符合技能提升的职工发放补助款20余万元;对163位符合职工“双证制”工作中级工以上学费补助要求的职工发放补助款约20万元。
三、品牌提升,搭建职工成长多元载体
一是开启阵地覆盖“新征程”。完成货运、网约车、快递行业区级新业态行业工会组建,承办浙江省县级网约车行业工会建设示范活动暨滴滴司机集中入会仪式,相关做法先后在全总官网、人民号、浙江工人日报头版刊登报道。二是塑造职工文化“金招牌”。聚合文化宫、服务驿站,推动职工服务驿站向网络化、品牌化、数字化升级,推动市级以上职工书屋达15家以上,累计开展悦读会25场,参与职工639人次。现已建成全国级“最美工会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4家,省级“最美工会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4家,市级“爱心驿家”20家,区级“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7家。三是深化产改试点“试验田”。开设老板大学和西奥大学,精心打造岗位全生命成长周期培训资源平台,建立覆盖从一线技工到高层管理者的学习管理体系,年培训职工1万余人次。总结推广产改试点经验,杭州贝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工会委员会在全市大抓基层三年行动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工会工作现场推进会上作典型发言。
(赵莉)
浏览次数:1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