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关于市十二届政协三次会议33号提案办理意见的函

发布时间:2024年05月27日
李瑛代表:
  您在市十二届政协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构建创新链、产业链、教育链和人才链“四链融合”产业工人赋能体系的建议》(33号)收悉。经我会主办,市人力社保局协办,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杭州市持续深化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大力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动员全市产业工人队伍积极适应新一轮的科技和产业变革,助力实施三个“一号工程”、后亚运“十大攀登行动”,为杭州奋力打造世界一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努力成为中国现代化的城市范例提供强有力的人才队伍支撑。
  一、坚持高位谋划,统筹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
  市总工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省委“新春第一会”精神,在深入调研、充分论证、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今年3月份与市经信局(市数字经济局)联合发布《激励杭州市高素养劳动者队伍在奋进新时代建设新天堂系列变革性实践中勇当先行者的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全面布局三年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下一步,拟将积极构建创新链、产业链、教育链和人才链“四链融合”产业工人赋能体系,列入2024年度产改工作要点,适时召开市产改工作推进会(联席会议),进一步细化产改任务、明确产改责任。
  二、坚持多管齐下,打造新型产业工人队伍赋能体系
  一是着力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贯彻落实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印发的《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完善“十四五”产教融合项目库建设;持续推进产教融合“五个一批”项目建设,加大产教融合型试点企业培育。深入落实《杭州市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有序推进中策钱塘、交通职高、创意艺术学校、电子职校、临安职教中心等10余所中职学校建设项目落地与优化美化;大力推进职业培训工作,2024年全市培训规模达到12万人次。充分发挥工程师协作创新中心、卓越工程师实践基地、省级现代产业学院、制造业创新中心作用,系列化开展紧缺技能人才培训。鼓励职业院校与企业合作举办“订单班”“冠名班”,大力推广“产业学院”,计划到2027年职业院校与企业合作举办“订单班”“冠名班”超100个。推动“引企入校”,鼓励重点领域的龙头骨干企业于在航院校进一步深化合作,推进行业协会与职业院校合作,实现“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积极引进社会力量办培训,认定一批优质的培训定点机构,做优培训品牌机构和品牌项目。目前,我市共有职业技能培训机构247家。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备案成为技能人才评价机构,支持企业自主开展技能人才评价工作。持续深化“浙派工匠”线上培训平台建设,为有需要的技能劳动者提供“不断线”“自助式”培训课程,不断丰富“互联网+职业培训”培训新模式,目前已入驻课程资源方18家,接入课程271门,培训机构和企业810家。
  二是持续打造高技能人才方阵。认真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和市域技能型社会建设指导意见,围绕“415X”先进制造业、“315”科技创新、数字经济等重点产业,以“服务产业、促进就业”为宗旨,着力打造“2+N”技能人才培训评价产业联盟(2家市级数字、集成电路产业联盟;N家区级产业联盟),推进培训链、评价链与人才链、企业链、就业链有机衔接,推动技能型社会建设。落实省“十链百场万企”系列对接活动,围绕产业链供应链紧缺急需开展产才、产技、产融等全方位对接,以人才建设推动链群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科技创新巾帼行动”,持续深化西湖女性科学家发展支持计划。继续加强工匠学院建设,加快构建“职工技能提升-工匠培育-工匠培训”三级培训体系;持续实施“农民工学历与能力提升行动”,更大范围更大力度帮助农民工实现“双提升”;每年资助1000名以上优秀工会会员学历提升,设立专项资金奖励符合条件的技能型人才;聚焦电子信息、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高质量做好劳模选树推介和杭州工匠遴选培育工作。围绕产业链、人才链、创新链开展“劳模工匠助企行”活动,每年组织不少于600人次劳模工匠进企业开展技术帮扶、技能培训、“师带徒”等活动,为企业解决不少于600个技术问题,帮助不少于10000人次职工提升技能水平,搭建高素养产业工人助力产业发展、社会发展和城市发展的平台。
  三是广泛开展劳动和技能竞赛以赛提技。构建“企业、区县、市、省、国、世赛”“六位一体”职业技能竞赛体系,以高水平举办市级职业技能竞赛为牵引,在全市广泛开展群众性劳动和技能竞赛。围绕产业转型升级发展需求,以数字经济、“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和“556”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等为重点领域,认真组织开展“十百千万”职工技能竞赛,每年举办市级各类职工职业技能竞赛30场以上、区县(产业)级职工技能竞赛100场以上,持续开展“安康杯”竞赛和职工节能减排竞赛活动,全力做好市级竞赛赛后技能等级晋升工作。积极组队参加国家级、区域性技能竞赛,吸收高技能人才参加竞赛组委会,吸纳产业工人关于技能竞赛的建议意见,不断增强竞赛专业性和提高办赛水平。
  三、坚持激励导向,推动产业工人队伍适应新质生产力要求
  一是深入开展职工创新活动。围绕统筹推进三个“一号工程”、后亚运“十大攀登行动”等中心工作,在各重点领域开展职工技术攻关活动。深入开展以“五小(小革新、小发明、小改造、小设计、小建议)”技术革新活动为重点的群众性创新活动,激发高素养劳动者立足岗位、提升技能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组织职工开展发明专利申请、创新项目孵化、先进操作法推广、成果评选交流等活动,推动将群众性创新活动纳入地方创新体系和企业研发体系,打造“参与-评价-转化-奖励”闭环机制,推动群众性创新活动阶梯式发展。每年选树市级工人先锋号100个,选树职工五小活动创新成果200例。
  二是持续构建技能创富体系。发挥幸福共同体领头雁企业示范带动作用,鼓励企业建立职工职业晋级“多通道”机制,打破技能人才成长“天花板”,实现管理人才、职业技能人才、专业技术人才融汇贯通。全面推动“能级工资”集体协商扩面提质,力争到2026年底,已建会规模以上企业“能级工资”集体协商覆盖率超过80%。支持职工开展专业技能提升学习活动,落实新时代技能人才激励举措,奖励高技能人才、高素养产业工人帮带徒弟。
  三是大力选树产业工人先进典型。注重培育、选树和宣扬高素养劳动者特别是产业工人、一线职工先进典型。通过开展庆祝“926工匠日”等活动,组织广大产业工人向身边榜样学习,引领社会价值风尚。认真做好市级劳模评选,联合多部门开展杭州工匠与杭州“数字工匠”认定工作,鼓励和支持认定区域、行业、企业等各类工匠,激励引领全市职工在“两个先行”中增强主人翁意识、发挥主力军作用。每年认定杭州工匠60名,杭州数字工匠50名,选树市级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30个,市级职业技能带头人150人,激励广大产业工人主动提升能力素质、积极适应新质生产力要求。
  
  
  
                                杭州市总工会
                               2024年4月22日
  浏览次数:1023

增值电信经营许可证:浙ICP备11032011号-1   主办单位:杭州市总工会   网站建设:合众软件

Copyright@2014-2020 www.hzgh.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浙公网安备 330102020002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