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杭区总工会学习贯彻中国工会十七大精神
发布日期:2018-11-29

本报讯(通讯员 郑敏泉)近日,余杭区总工会专题召开了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同全总新一届领导班子集体谈话时发表的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国工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精神,全区各级工会以多种形式传达学习贯彻落实中国工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精神。

  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开局之年,余杭各级工会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发展和谐劳动关系为主线,以服务职工为根本,以夯实基层为关键,围绕“增三性、聚五力、争一流”的要求,团结带领广大职工为加快推进杭州建设独特韵味别样精彩世界名城,争当新时代发展排头兵作出新贡献。


切实维权 服务职工展现新担当

  以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为己任,强化源头参与机制。一是启动工会参与立法工作。区总工会制定出台《余杭区工会参与立法工作暂行办法》,以听证会、论证会、调研会等各种方式向广大职工群众收集涉及职工切实利益的意见建议,并通过相关法定程序提交参与立法工作。二是开通法律援助绿色通道。区总工会聘请10名律师组成法律顾问团队,为22个镇街(平台)职工提供法律援助,今年已深入企业开展50余场针对性的法律宣讲,加强劳动法律法规宣传,把脉企业用工管理,为职工提供最便捷、精准的法律服务。

  以提高技术工人待遇为契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余杭专门制定下发《关于提高余杭区技术工人待遇的实施办法(试行)》,以技能竞赛、加大培训、提升素养来畅通技术工人成长成才通道。区总工会自2009年开展学历提升工程以来,已建基层教学点6个,在读学生1400人,为3000名职工学历晋升搭建平台,提供学费补助184万元。以开展创新成果、创新工作室评选、“五型班组”建设等搭建技术工人创新平台。进一步鼓励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切实提高技术工人政治、经济和社会待遇,增强技术工人获得感。


与时俱进 品牌创新展现新作为

  以“互联网+工会”为切入点,推进网上工会建设。以会员实名制信息库为基础,设立500万元专项资金,通过三年时间,按照“职工所需、工会所能”的要求,开展网上工会实名会员普惠活动;以网上办公平台、“O2O”职工服务平台、网上宣传引导平台为重点,打造具有余杭特色的智慧工会。目前已建立起了涵盖2000余家基层工会,27万余名会员的实名信息库,“余杭工会”微信公众号关注人数达7万余人。

  以工会志愿服务队为载体,形成“工会蓝”独特风景线。通过建立区工会志愿服务大队、镇街志愿服务中队及工会志愿服务专业小队,积极开展护河巡河、“余杭百姓日”、良渚申遗等专项志愿服务活动,目前共建立各类工会志愿服务队50余支,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220余次,参与志愿者达120000余人次。

  以“4+X”管理模式为抓手,打造工会民主建设“余杭模式”。近年来,余杭工会通过推行职代会、厂务公开、职工董监事、集体协商等“4+X”管理模式,在全区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共同负责、工会主动作为、有关部门齐抓共管、职工群众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同时积极关注和探索适应“互联网+”新时代下的网上民主管理渠道,工会民主建设“余杭模式”在全市得到推广。


深化改革  勇立潮头展现新形象

  以工会改革为切入点,打造试点品牌。在省委群团改革试点地梦想小镇率先开展工会改革试点,制定梦想小镇工会改革试点工作方案,建立小镇工会工作品牌;在全国“无车承运”试点地浙江正北物流市场,开展货车司机入会试点,成立浙江正北物流市场工会联合会;在省委群团改革试点镇街(塘栖镇、瓶窑镇、临平街道)率先制定《工会参与“一镇两街”群团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意见》,指导镇街有序开展工会改革试点工作。

  以工会改革为切入点,改进工作作风。向广大职工公布了涵盖法律援助、“四送四助”活动、“五进企业”活动等18项内容的服务职工清单,进一步明确了服务职工的职责;坚持问题导向,健全完善“联系基层、联系职工”制度,建立了区总工会机关干部与派驻镇街(平台)专职工会工作者或基层企事业单位工会干部交流双向挂职锻炼制度,进一步提升工会干部的综合素质。

  以工会改革为切入点,创新考评体系。2016年,区总工会引入第三方满意度测评机制,以工会会员(职工)对基层工会工作的知晓度、参与度和满意度为测评因子内容,采取集中入户、职工随机访谈、党政领导赋分等方式,在全区56个镇局工会中进行2500余个样本抽查,以“职工满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准确地反映余杭工会工作的情况。健全完善督查工作机制,成立区工会督查工作领导小组,分片开展督查工作,将督查结果纳入年度考核,重点解决“效率不高、不推不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