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江苏工会,让每一名困难职工同步迈入小康

发布时间:2021年10月26日 来源:工人日报

  “感谢工会组织!工会的关爱让我们感受到了温暖!”邢晓红是常州市武进区湖塘镇一名女职工,丈夫患病去世后,独自抚养两个女儿,生活困顿。2015年起,湖塘镇总工会连续6年对邢晓红一家给予帮扶,累计发放助学、助困金53366元。去年,邢晓红经营服装店后退出了困难职工档案。在江苏大地上,邢晓红一家只是在工会帮扶下实现解困脱困的7.3万户困难职工家庭之一。

  据统计,2016年以来,全省工会共筹集帮扶款物5.7亿元,帮扶困难职工118.2万人次,7.3万户困难职工家庭实现解困脱困,其中5.1万户实现脱困,涉及家庭人口12.9万人。第三方机构对6120户困难职工家庭开展的入户调查显示,已脱困职工家庭平均年收入达到47864元,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困难职工满意度达到94%。解困脱困,江苏工会让每一名困难职工同步迈入小康。

  完善帮扶体系,构筑解困脱困“保障网”

  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以各设区市、县(市、区)总工会建立档案的困难职工家庭,以及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新产生的困难职工为主要对象。各地工会通过广泛调研、主动沟通、积极参与,了解并反馈困难职工家庭诉求,积极争取党委重视、政府支持、社会援助,多措并举推进帮扶工作开展。

  2018年,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省总工会会同省发改委等11个部门联合制定《关于深入做好城市困难职工帮扶工作的意见》,明确对纳入县级以上总工会困难职工档案的低收入职工家庭实施就业、创业、医疗、教育等22项专项帮扶救助措施,对县级以上总工会核定的特困职工家庭成员实行优先扶持和重点帮助,实现对困难职工家庭的全过程关注、全时段关爱和全方位帮扶。

  各地工会按照《意见》要求,主动与当地政府相关部门对接,将困难职工纳入政府社会救助政策保障范围,并结合实际,创新内部工作运行机制,构筑困难职工解困脱困“保障网”。

  徐州市总工会职工服务中心建立健全动态申报机制、精准识别机制、分类梯度救助机制和救急济难帮扶机制,针对困难情况在生活、医疗、助学上分类分档进行帮扶救助,实现常态化梯度帮扶、精准救助。

  淮安市城市公共交通有限公司工会坚持“民生为本”理念,强化组织基础和制度保障,搭建日常帮扶、节日帮扶、互助帮扶、社会帮扶、医疗帮扶、技能帮扶六个帮扶机制,围绕“零遗漏”,努力做到困难职工精准帮扶“一个都不落”,全方位构建新时代困难职工精准帮扶工作体系。

  “不仅要帮助困难职工家庭解决眼前困难,做到无基本生活之忧,更要逐步完善困难职工帮扶体系,帮助他们摆脱贫困并走上致富之路。”省总工会权益保障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各地工会突出重点措施,逐级建立目标责任制,严格考核考察,使我省多维立体责任制帮扶模式日益成熟。

  聚焦精准帮扶,由扶贫迈向“扶志”“扶智”

  “汤女士,绿化公司保洁员,每月2200元工资维持母子两人生活。心愿是给女儿添置一台平板电脑。”“许女士,海州湾实业有限公司员工,每个月工资1830元。心愿是拥有一台电冰箱。”这是连云港市总工会在职工网络服务平台、市总微信公众号上公布的单亲困难女职工“微心愿”。

  从2015年起,连云港市总每年开展单亲困难女职工“微心愿”圆梦行动,呼吁社会爱心人士认领,在社会爱心人士和单亲困难女职工群体之间搭建传递爱心的桥梁。

  为了高效对接困难职工需求,打通帮扶“最后一公里”,各级工会聚焦精准帮扶,为困难职工家庭提供多元化个性化的服务,丰富解困脱困工作路径。针对困难职工及家庭成员就业技能单一、收入低下、因病致贫返贫等突出问题,以生活救助为基础,强化“三个突出”:突出大病救助,加大对因患重病致贫的职工家庭的帮扶力度;突出助学帮扶,减轻困难职工家庭子女就学费用负担;突出应急帮扶,对遭遇意外灾害等特殊困难的职工家庭,保障其基本生活。

  近年来,各地工会在持续加大扶贫力度的同时,更加注重对困难职工开展“扶志”和“扶智”。“扶志”就是帮助他们树立劳动脱贫的信心,激发他们劳动致富的斗志;“扶智”就是帮助他们学会生存的技能本领,找到解困脱困的长久之计。

  泰州市高港区大泗镇总工会创新探索“劳模+结对帮扶+困难职工”模式。劳模王步忠的西来原农场拿出湖羊养殖、果木培育、田间采摘等工作岗位,吸纳30多名困难职工就业,并向他们传授种养殖技术。困难职工们一边在农场务工挣钱,一边现场学习湖羊养殖和果木培育的技术,平均每人每年增收3~5万元。仅仅一年,该模式便让镇内30多名困难职工甩掉了贫困帽子,全部完成解困脱困。

  张家港市总工会实施“圆梦未来”勤工俭学公益活动,为困难职工家庭子女提供勤工俭学岗位,讲授就业渠道、择业空间、生涯规划等知识,传递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帮助困难职工家庭子女更好成为家庭实现脱困解困、生活向好发展的希望。

  创新服务平台建设,让服务更广泛更贴心

  走进连云港市海州区总工会职工服务中心,困难帮扶、互助互济、法律援助、心理咨询等功能窗口一应俱全,不时有职工前来咨询,得到解答后满意离开。近年来,海州区先后投入30余万元加强服务中心建设,建立和完善困难职工申报、帮扶专项资金使用管理等制度和帮扶管理办法,并在基层建立职工服务站、职工法律援助工作站,保证困难职工话有地方说、事有地方办、困难有人帮、问题有人管。

  目前,像这样功能完善、制度健全、服务内容丰富的工会职工服务中心在全省多达1525个。

  近年来,全省工会贯彻落实《全省工会加强职工服务平台建设三年规划(2016-2018)》和《全省工会职工服务平台建设评价规范(试行)》,加强职工服务平台建设,推动工会困难职工帮扶中心转型发展,以窗口互通、网络互连、工作互动,让更多困难职工家庭享受党和政府的关怀关爱。

  各地工会因地制宜,不断拓展职工服务平台服务功能。围绕职工创业创新富民增收需要,推动设立职工众创中心;围绕联系引导劳动关系领域社会组织需要,推动设立社会组织服务窗口;围绕维护职工身心健康,推动设立心理咨询中心;持续拓宽特困救助、互助互济、创业贷款、职业培训、就业创业、法律援助等品牌服务。

  无锡市总工会职工服务中心建成面向全体职工,融合困难职工帮扶和会员普惠服务的高水准工会职工综合服务平台,整合了困难帮扶、就业创业、互助保障、法律援助等功能。武进区湖塘镇总工会目前已建成常州市五星级帮扶站1家、四星级帮扶站2家、三星级帮扶站3家,另外在26家社区以及20家企业设置帮扶点,形成了以职工服务站为龙头,以帮扶点为支撑的工会帮扶网络。

  据了解,目前全省设区市、县(市、区)工会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已全部转型为职工服务中心,建立乡镇(街道)、省级以上开发区(工业园区)工会职工服务中心1525个,规模以上企业建成职工服务中心(站、点)3972个。

  省总工会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说,全省各级工会将进一步拓展职工服务平台服务方式,通过建设“互联网+”职工服务平台,推动服务手段从线下为主到线上线下互动融合转变的同时,实现服务对象从困难职工向全体会员转变。


编辑:邹毅   浏览次数:1304

增值电信经营许可证:浙ICP备11032011号-1   主办单位:杭州市总工会   网站建设:合众软件

Copyright@2014-2020 www.hzgh.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浙公网安备 330102020002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