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总工会打造平台激发职工创业创新热情




  杭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总工会主席郑荣胜曾经指出,各级工会要在供给侧改革中切实提升职工素质,推动党政加大对一线职工科技创新和发明创造政策与资金等的支持,大力推进“杭州工匠”培育选树,充分发挥劳模创新工作室等的作用,为职工的素质提升鼓与呼,为职工成长成才创造更多平台条件。
  近年来,杭州市总工会充分发挥工会“大学校”作用,在全市职工中大力开展立功竞赛,深化技能培训、技能比武、技能帮带和技能晋级、技能激励“五位一体”职工素质提升工程,激发职工创业创新热情,全力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建设创新型城市。


  创新:多项政策为职工助力、为企业增效
  一项小革新,可以让企业节约70%的施工用电;一项小发明,可以帮助企业每年降低成本200万元……许多看似不起眼的“小”创新,都是杭州职工大智慧的结晶。
  杭州金象印染有限公司有一污水池有6亩地大,过去为了净化污水池,池内捞取毛絮及垃圾都由污水池职工用长竹竿上套一只网袋捞取,既费时、效率低,且不安全。2016年初,机修车间提出了机械设备自动捞毛的建议后,在朱康梅的带领下,经过二个月的调研、钻研,终于利用“水车推磨”这个原理,自主造出了一台自动捞毛机。从此之后,公司的污水池再也不要人工捞毛及垃圾了,采取自动捞毛机之后,公司的污水池的净化率达到95%以上,废水回收达50%以上。既产生了巨大的环保效益,又产生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探索职工岗位成才新载体,激发职工创新潜能。近年来,市总工会先后出台了多项政策鼓励职工创新。市总工会联合市科委、市科协连续多年开展职工“五小”(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小攻关、小建议)活动创新成果100例评选活动,对职工提出的技术创新进行表彰奖励。市总工会有关负责人说:“评选活动大大激发了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人翁精神,激励全市各行各业的职工以先进为榜样,立足本职、钻研技术、创新管理,为经济社会发展多作贡献。”


  激励:竞赛培训提素质,为年轻技工创造更多机会
  深化蓝领素质提升工程,广泛开展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技能竞赛活动,帮助职工提高技术技能。
  每年,市总工会都要会同市人力社保局等部门,举办10项以上市级一类技能大赛,本着市场紧缺、企业急需、职工欢迎的原则,举办焊工、数控车工、维修电工等各类市级职业技能大赛。
  2016年,围绕办好G20杭州峰会这个圆心,按照“市场紧缺、企业急需、职工欢迎”的原则,市总工会动员广大职工积极参与G20峰会建设,经与市人力社保局协商确定,全年开展了展览讲解员、中式面点师、电梯安装维修工、水质检验工、保安员、汽车驾驶员等14项市级一类技能竞赛,共有947名选手参与竞赛,457名职工通过竞赛晋升技能等级。同时与市卫计委、市城乡建委、市旅委等单位联合开展了基层卫生岗位练兵和技能竞赛、市建筑行业技能竞赛等17项市级二类技能竞赛。2017年我市将举办焊工、绿化工、茶叶加工工、中式烹调师、美发师、养老护理员、车工、汽车修理工、工具钳工、钢筋工等10场市级职业技能竞赛。
  完善激励机制,激发职工技能提升主动性。2016年,市总工会以提升职工职业技能为重点,健全激励机制,完善高技能人才奖励计划。进一步扩大高技能人才奖励工种范围,把职工的提素质与G20峰会紧密结合起来,增加项目建设、环境保护、服务业、安全保障等工种内容,2016年市本级公布的奖励职业(工种)从去年的30个增加到了36个。2017年,市总工会还将继续实施高技能人才奖励政策,并扩大工种范围,加大奖励力度。各地各产业工会还将结合实际,制定出台相应的奖励政策。


  传承:名师带高徒,培养新一代技术工人
  59岁的於惠民,是杭州锅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容器车间自动焊班的班长。凭着一身好手艺,从电焊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到全国劳动模范……如今他已是杭锅汽包自动焊接技能的领军人物。
  以於惠民领衔的劳模创新工作室,不仅为公司和同行攻克了无数个焊接技术难关,还为企业培养了一批技术精湛的接班人。创新工作室成员葛小青、余学虎、李学龙、章刚红等获得省市级荣誉,成为职工学习的标杆。其中葛小青还被评为杭州市职业技能带头人。
  市总工会注重发挥以於惠民为代表的高技能领军人才的技能优势,继续深化高技能人才(劳模)创新工作室创建工作,连续多年选树并续聘既有技术绝活、又乐于传教的蓝领职工为市级职业技能带头人,发挥高技能人才、劳模的示范引领作用。2016年,全年培育选树30家市级创新工作室,并开展了新一轮的市级职业技能带头人评聘工作,聘任蒋永勇等149位同志为杭州市职业技能带头人。同时与区、县(市)和企业上下三级联动,形成了金字塔式的三级职工技能带头人网络。
  “工会一直是培育能工巧匠的摇篮。提高劳动者素质,着力提高职工的技术技能,完善职工成长成才机制,历来是杭州工会履职的重要内容。”郑荣胜表示,市总工会将进一步整合工会的有效资源,将工匠精神与创新理念、开放理念紧密结合起来,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人才支撑。
(张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