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策划
百年党史·峥嵘岁月(三) 巩固人民政权 恢复国民经济
发布时间:2021-06-22


  新中国成立前,杭州是一座消费性的商业城市,工业基础薄弱。
  新中国成立后,中共杭州市委贯彻“进城后,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非常重视和加强工会的组织建设工作。杭州工人阶级在党的领导下,以主人翁的姿态,坚决支持和协助人民政府接管城市、管好城市,维护社会新秩序,积极参与打击投机倒把和开展剿匪反特斗争。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暨中央人民政府宣布成立,这标志着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为庆祝劳动人民翻身解放,杭州市总工会筹委会于1949年10月2日组织了4万多名工人参加省、市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大游行,决心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努力建设新中国。
  建立工会 努力恢复生产
  为了尽快地把全市职工组织起来,建立工会,杭州市总工会筹备委员会派了22个工作组,到各大工厂企业进行宣传政策、发动群众、恢复生产、组织工会等工作。
  1950年2月2日至7日,杭州市首届工人代表大会在市工人俱乐部(现市工人文化宫)隆重召开。出席会议的正式代表有527人(其中女代表49人),列席代表14人。
  大会的中心内容是继续贯彻生产第一的方针,为维持和发展生产,巩固和发展工会组织而努力。大会通过了向毛主席的致敬电和《关于永远废除抄身制的决议》等6个文件,选举产生了杭州市总工会第一届委员会,选举李代耕为杭州市总工会主席。
  为了维持和发展生产,市总工会及各级工会着手进行了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积极发动职工开展劳动竞赛,努力搞好生产经营,二是通过签订劳资集体合同,维护职工群众的利益。1951年2月26日,政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后,全市就有39个较大的私营工厂,6万多职工及家属享受了劳保。
  为解决失业工人生活困难问题,1950年6月,根据中央指示,由市劳动局、民政局、公安局、工商局、建设局、卫生局、总工会、青联、妇联、工商联等部门,组成了杭州市失业工人救济委员会,根据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以以工代赈为主,而以生产自救、转业培训、还乡生产、发给救济金等辅助办法,以求达到救济金的使用既能减轻失业工人的生活困难,又有益于市政建设事业”的方针,结合实际,逐步开展工作。在1950—1952年的两年多时间里,通过以工代赈、生产自救、还乡生产、转业就业、紧急救济等方式,使28801人重新获得就业或基本就业。
  为恢复国民经济做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杭州的工人阶级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土地改革、抗美援朝、镇压反革命分子和“三反”“五反”等运动,阶级觉悟逐步提高,劳动热情空前高涨,以主人翁的态度,艰苦奋斗,坚持生产,克服了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长期统治遗留下来的困难,渡过了新旧经济交替过程中出现的重重难关,对工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促使劳动生产率迅速提高,1952年工矿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比1949年提高41%。
  这个时期,杭州纺织史上最令人鼓舞的是浙江麻纺织厂的建成投产。该厂于1949年10月动工,在不到10个月的时间,第一套设备1616枚纱锭,95台织机安装完毕,于1950年7月20日投产。1951年生产麻袋596万条,基本上满足了国内需要,并有少量出口,结束了我国麻袋依靠进口的历史。接着,该厂又用国产设备两次扩建,成为全国最大的黄麻纺织厂。浙江麻纺织厂的迅速建成并投产,使杭州工人从在党领导下建设的第一个大型工厂中看到了社会主义的美好前景。
  在三年恢复时期中,杭州市的经济发展较快。这一时期工农业总产值每年递增19.4%;工业总产值递增28.6%,农业总产值递增15.1%。全市物价稳定,人民生活显著改善。
  积极投身火热的社会主义劳动竞赛
  1953年,我国开始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全市各级工会和广大职工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广泛开展了合理化建议和技术革新活动,满腔热情地投入了以实现第一个五年计划为奋斗目标的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广泛开展了合理化建议和技术革新运动,苦干、实干加巧干,为杭州市的经济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全市各级工会和广大职工积极响应全总号召,把开展技术革新作为劳动竞赛的中心内容,使劳动竞赛向前推进一步。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全市的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和群众性的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运动一浪高过一浪,职工们动脑筋、找窍门、提建议、搞革新,充分发挥自己智慧和才能,不断突破旧定额,创造新纪录。
  1955年,杭州开展了以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提高质量为中心内容的劳动竞赛,掀起了一个学先进、赶先进、争先进的先进生产者运动。劳动竞赛从厂内发展到厂外,从班组扩大到科室。全市有92个工厂、18个商业公司的294个科室同时开展了厂际同业务竞赛。到1955年底,有34个工厂提前完成了“一五”计划。
  1955年下半年,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改造时期。为了贯彻全总的决议,为了提前和超额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一场更大规模的先进生产者运动在全市蓬蓬勃勃地开展起来。
  在市总工会的号召下,全市职工群众学习先进经验的热情空前高涨,大家积极推广先进经验,仅1956年推广各种先进经验857种。同时,广大职工针对生产关键,提建议、搞革新,不断打破旧定额,创造新纪录。工会协助和督促行政认真做好合理化建议的收集、整理和处理工作,做到“条有交代,件件有着落”。据统计,1956年全市职工共提出合理化建议10258件,被采纳3337件,采纳后投入生产的1819件,其中可算出节约价值的792件,全年共节约828373元,对生产起了巨大作用。
  进入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全市开展的“五好”竞赛和职工技协“夜市”活动,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称赞。劳动模范、先进生产工作者和能工巧匠等汇集在一起,利用周末晚间业余时间,不分行业、不分工种对企业遇到的技术困难进行集中攻关和协作攻关,职工技协“夜市”由此诞生,成为杭州一块响当当的品牌。
  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全市的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和群众的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运动一浪高过一浪。职工们在先进生产者运动中贯彻了“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原则,创造各种形式的劳动竞赛,从厂内到厂外都蓬勃发展。比如,1957年6月25日,浙江麻纺织厂提前一年半全面完成生产计划,为全市第一个完成“一五”计划的国营企业。紧接着有许多工厂企业也相继提前完成了“一五”计划。到11月30日,杭州市工业总产值提前超额完成全年计划。
  在“一五”期间,杭州市的工业发展十分迅速,平均每年递增计划17.4%,超过了全国计划规定的14.7%的平均速度。同时,在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和技术革新运动中,涌现了一大批先进人物,创造了许多先进经验。据统计,全市在“一五”(1953-1957年)期间,共评选出基层先进生产(工作)者13997人(其中女性3017人),先进集体1399个;在“一五”期间,全市职工共提出合理化建议41363件,采纳20500件,其中可以计算节约价值的有3794件,共为国家节约519.15万元,总结推广先进经验2235项;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杭州工人阶级在工资和福利待遇等物质生活方面逐步得到了提高,据1957年统计,全市职工平均工资为613.5元,比1952年增加16.48%。
  实践证明,开展以增产节约为内容的先进生产者运动,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建设发展,显示了杭州市工人阶级的智慧和创造力,是胜利完成“一五”计划强有力的保证。